餘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愛使人年輕,愛使人單純,愛使人天真。
寧萱,我們的面前也有大海,有波濤。
我們一起出海吧。
愛你的廷生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十七日
八、寧萱的信
廷生:
我每天都在計算著日子,是不是該收到你的信了?每個收到你的來信的日子,都是我的節日。
你給我講述了電影《蘇州河》的故事,我倒想給你講述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關於我爺爺和奶奶的故事,一個關於蝴蝶的故事,一個夢想遭遇現實摧殘的痛苦的故事,一個愛情像花朵一樣凋謝、生命像蠟燭一樣熄滅的故事。
也許,它比電影故事更有驚心動魄的力量。
曾經有人問博物學家雷約翰:&ot;蝴蝶有什麼用處?&ot;
雷約翰說:&ot;蝴蝶可以裝飾世界、悅人耳目、使鄉村生輝,就像無數金黃的環佩點綴著田野。&ot;他又說:&ot;蝴蝶的美無可言喻,誰看了能不承認造物的天工而讚嘆不已呢?&ot;
由醜陋的蛹變成美麗的蝴蝶,這個過程是在一瞬間完成的。我們不能不感嘆造物主的神奇力量。這個過程隱喻著上帝的兒子基督耶穌來到人間,為人類而死,死而復活。這個過程啟示人類,在極端困難的時候也不要放棄希望,在巨石的壓力下也不要向惡表示屈服。
人類因為有夢想,而將有限的生命延展成永恆。
四十年代,抗日戰爭硝煙瀰漫。原來在北方的三大教育重鎮--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南開大學被迫遷移到大後方的雲南。三所學校合併成立新的&ot;國立西南聯合大學&ot;。儲存教育的命脈,也就儲存了文化的命脈。因此,西南聯合大學成了戰時民族精神的象徵之一。
那時候,我爺爺也是千里步行的學生中的一員。爺爺出生在揚州一個沒落的紳士家庭,是個性格寧靜溫和的書生。他學的是生物學,剛剛上了一年的學,戰火就燃到了校園裡。於是,他們背著書籍,手牽著手,徒步走向後方。
一路上,爺爺與同學們看到學校裡看不到的一切:死亡、饑荒、洪水……他還在爬山涉水的空隙裡,看到了各地山野間美麗的蝴蝶。
空襲之後,蝴蝶在鄉間的斷壁殘垣間飛舞著。爺爺看呆了。
到了昆明,剛剛安頓下來,爺爺無可挽救地愛上了昆明郊外的蝴蝶。因為愛上了蝴蝶,他將蝴蝶作為自己終身的研究方向--他要破譯蝴蝶的奧秘,他要認識美的真諦。我沒有去過雲南。但是,我從一些資料裡讀到,那裡有著中國種類最繁多的蝴蝶資源。
爺爺學的是生物,卻依然痴情於文學。他故意隔著蝴蝶的翅膀觀賞文學的美。這一要命的性格因子,也流動在我的血液裡--文學同時給予了我說不完也數不清的快樂和痛苦。
爺爺與那幫號稱&ot;九葉詩人&ot;的同學們過從甚密。在躲警報的間隙裡,詩人們在郊外的山坡上朗誦新寫的詩歌。而戴著深度近視眼鏡的爺爺,卻全神貫注地捕捉蝴蝶製作標本。他那樣專注,以至有一次掉進了獵人設定的陷阱裡,把大腿摔成骨折,足足在醫院裡躺了一個月。
爺爺熱愛蝴蝶在同學中出了名,他成為西南聯大學生中的一個&ot;掌故&ot;。據說,馮至的那首十四行詩是專門為研究&ot;美妙的小昆蟲&ot;的爺爺而寫的:
我們準備著深深地領受
那些意想不到的奇蹟,
在漫長的歲月裡忽然有
彗星的出現,狂風乍起:
我們的生命在這一瞬間,
彷彿在第一次的擁抱裡
過去的悲歡忽然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