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酒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2000年,老馬第一次準備進軍私人航天,愣頭青一樣飛到露西亞,想買導彈技術用來研究火箭,結果被一頓冷嘲熱諷加掃地出門。
被羞辱的老馬回了美國就開始認真鼓搗起來,並且最開始就瞄準了可重複使用火箭,因為他那個時候就已經相信航天廉價化是必由之路。
過了幾年,空叉造了枚代號“蚱蜢”的小火箭,它在2012年到2013年間多次飛行並垂直回收,最高高度不過700多米,真的就像蚱蜢的一躍。
在這之後,老馬就吧寶全部押在搭載9臺梅林發動機的獵鷹9號火箭上,就在上個月的9月21日,第11次獵鷹9號火箭發射任務一級回收失敗,炸出一朵漂亮的煙花。
此時國內雖然也有嘲諷空叉的,不過“收集了資料”“這是探索未來的代價”等美分也不少。
至於在小藍鳥上面外國網友的陰陽怪氣就佔絕大多數了,因為回收火箭這種事從直覺上就感覺不靠譜。
老馬其實很早就關注到了華國的新遠宇航,對這個華國第一傢俬人航天有些興趣,不過新遠一號火箭資料不佳,並沒有讓他太過關心。
K120發動機也是,雖然之前號稱亞洲第一,推力也比獵鷹9的梅林發動機更強更先進,但他並不是太相信。
內行人都知道,私人航天的話是不能信的,他還說要建立火星城市呢,但他自己就第一個不信。
結果等新遠一號乙一出來老馬就來興趣了,因為其回收路線和獵鷹9一模一樣,不管成功與否,豈不是都證明他的路線還是有人贊同的?
吾道不孤嘛!
國內媒體第二天就轉載了老馬在小藍鳥上互動,並轉發點讚的訊息,又熱的一群人聞風而至稱讚外國企業家的心態。
至於本國網友對新遠一號乙的反應?
當然是不相信,要麼不相信回收技術可行,不然就是認為新遠一號乙必然失敗。
畢竟回收火箭這事太邪乎了,航天上阿美都做不到,華國肯定更不行。
不管是冷嘲熱諷還是表示質疑的評論林炬都沒放在心上,他知道現在有多不相信,成功之後帶來的影響力就有多強。
想想老馬明年年末第一次回收成功之後,那可真是一下子扭轉局面,哪怕是後來的重型星艦連連失敗也沒人說壞話了,因為你不知道它萬一炸著炸著就成了呢?
至於對新遠一號乙的信心?林炬選擇相信系統,反正引數都是系統給的,現在本宇宙中系統優先順序高於物理學。
他只需要做好宣傳,提升系統最後任務的結算增益就好了。
比如直播的攝像頭更高畫質一點,發射控制室改造的科幻一點,直播畫面UI高階一點。
簡單的說先抄specax的作業,該作秀還是得做。
他專門以外行的視角指導,將發射控制室的佈局向科幻片中的靠齊。
滿是按鈕、灰色金屬的控制檯搬到後面去,攝像頭下都是整齊的一排大螢幕,每個操作人員都戴上耳機,穿黑白元素構成的工作服。
螢幕上一定有半透明的地球和閃閃發光的火箭圖示,異形的圖框裡不停地有數字和折線圖閃過。
在郭申和一眾系統工程師看來不明所以,他們不明白為什麼要給直播看一群新員工盯著一點有用資訊都沒有,花裡胡哨的畫面看。
整個直播區域唯一有點用的就是念發射指令的位置,直接把這部分去掉還能簡化一下發射流程。
直播時套的UI也是,明明幾個數字就能搞明白但一定要改成實時動態圖,完全是多此一舉,就連弧形的火箭飛行軌跡都是完全亂畫的。
他們不明白,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高階感?好像是有那麼點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