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酒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方案一能在3個月內就製造出第一枚火箭,幾乎沒有任何新技術,方案二至發動機和箭體一起,最少用兩年時間製造出第一枚樣箭。”
“那這可不就是隻有方案一嗎!”
林炬抱怨道,他剛被方案二打動,就被澆了盆冷水。
方案二好啊,一次性滿足了5米直徑大火箭、可重複使用、cbc構型有超重型火箭潛力三個優點,還順便能開發新的大推力發動機。
當然現實也是殘酷的,以升級後的基地以及科研力量都需要兩年,時間上是絕對不夠。
況且h1太空梭的製造也需要很多時間,方案二很完美,但是需要等等。
而且火箭設計是靠工程師自己解決的,沒有系統方案自帶的超高可靠性,顯然方案一最穩妥。
安德羅夫的意思也同樣如此,不過他將方案二拿出來,則是希望將其作為一個長期專案。
方案二才是未來。
系統的研究所任務裡,又增添了幾個新名錄:
【任務:新遠二號火箭研發……】
【任務:新遠三號火箭預研……】
捆綁型3.5米直徑系列是新遠二號家族,5米直徑是新遠三號。
新遠一號的改進型號分別給了甲乙丙三個字尾,以用來區分。
……
9月,大學的新生季。
今年的南方機械學院,開學季是格外的熱鬧。
雖然發射衛星的壯舉有點遲沒能改變今年招生,不過前來報道的新生可比以往興奮得多。
無良校領導專門讓人做了枚新遠一號模型豎在學校大門的正後方,特別顯眼。
迎新的宣傳欄內容大半也都是新南一號衛星,一個400公斤的小衛星衍生出了兩列100米長的宣傳內容,也是難為宣傳部了。
衛星專案的主力電子學院熱度最高,系主任看著一個個送上門的新生臉笑得跟菊花一樣。
有衛星的高校不少,但是辣麼大(張開雙臂)、辣麼重的衛星,還是自研(合作)的火箭發射上去的,放眼國內,有嗎?
即使科學意義有限,南機院也算在省裡掛上了號,傾斜的資源必然更多。
同時也堅定了他們抱緊航天新發展道路的決心,藉著新生典禮之名把林炬請了過來。
在學校裡一貫默默無聞的林炬突然要在幾千人面前演講,心裡還是非常激動和有些害怕的,這可不是廠裡那幾十個工人,臺下都是黑壓壓的一片啊。
好在系統加身的林炬也算是見過世面的人,也沒整什麼花活,就照著校方提供的稿子唸了一遍,中規中矩罷了。
這只是一個小插曲,肉戲在後面。
在參加了南機院關於衛星科研成果的分析會後,周瑞、童培強等人拉著他一起順理成章的吃飯,這才談到正題。
“林炬,你可真是害苦了我們啊。”
童培強一坐下就唉聲嘆氣的樣子,林炬也知道他的意思是什麼。
林炬一口氣幾乎將南機院校辦工廠一半的精銳全部挖走,確實有點不道德,他也自知理虧。
不過學校顯然不是想興師問罪,這一點他也心知肚明,乾脆順著往下說:
“童主任,這些優秀專家在哪裡都是效力,以後你們需要做什麼,新遠都能提供幫助。”
此話正中童培強的下懷,他是代表學校來聯絡感情的,目的當然是和企業建立良好聯絡。
實際上國內的高校教育體系有點不正常,因為社會上的企業工廠一般都自成體系,往往畢業的學生都無法直接進行工作,幾乎要從頭開始工廠學習。
而學校也沒有企業的技術和資金保證自己時刻處於技術前沿,所以非常熱衷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