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4/4頁)
空白協議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即雙手雙腳撐地。
陡然猛撲而出,如猛虎下山,竟然帶起一股低嘯聲,左拳一翻一拗於眉前,而右拳則是如同炮彈一般猛地轟出,憑空響起一聲鞭炮爆炸的聲音。左拳、右拳交錯,左拳再一次轟出……
前後交替,猶如猛虎雙爪揮舞,不停撕裂,欲要將獵物撕裂成碎片……
《形意拳》在華夏被稱之為內家拳。
內家拳主要是以養生為主,搏擊為補。
別看內家拳主要講究養生,如果真要到了生死搏殺時,其狠辣卻也讓任何敵人膽寒。
《形意拳》簡潔樸實,其動作大多直來直往,一屈一伸,節奏鮮明,樸實無華,富於自然之美。
出手如鋼銼;落手如鉤竿,兩肘不離肋,兩手不離心。
發拳時,擰裹鑽翻,與身法、步法緊密相合,周身上下好象擰繩一樣,毫不鬆懈。
拳意沉著穩健;身正,步穩。邁步如行犁,落腳如生根。要求寬胸實腹,氣沉丹田,剛而不僵,柔而不軟,勁力舒展沉實。
當然,想要修煉內家拳,就必須要‘站樁’磨練,練體、練心。
形意拳的站樁,以‘三體式’。
三體式不像其它站樁要‘蹲馬’,以人之形站出一匹活馬,來達到身如蒼松、腿如弓的效果。
反而講究著身隨自然,萬法變通之道。
凡練形意,入門首須站樁三體式。
三體式是基本之基本;三體式練得好;人就等同一座會走的山;推之不動;渾元一體。
身法靈動又是另一種功夫;是練十二形及以猴形為主才能顯現的靈活身法。
初習三體式亦以雙重為宜,蓋單重較為吃力,初學習之易憋氣。
一憋氣,則氣血必有失松和。神氣圓滿,勁力通達,然後開架練拳。
練時松中出力,自然舒和,以不憋氣,不使用拙力為要。
初習者更不能求快,應一式一式地練,力求步穩身正周身不失松和均勻,呼吸不失自然,胸腔不能緊張,發力要求鬆緊得當。
練後散步拍打以消火氣。
樁功站得好,不僅拳術基礎紮實,而且一站氣沛周身,掌指、勞宮穴的熱流、氣感,雖處於靜態,卻有抻筋撥骨、調整五內、驚起四梢之效。
站樁要松、靜、自然,四肢百骸要放鬆,內心要安靜,儘量去除雜念,不要刻意追求,也不要稍有感覺就覺得是否得氣、得內勁了,實際上什麼也沒有,可能過兩天,這些感覺就消失了。
養氣、練功並不是在短時間內就能成的,臻極境者,一由虛心,一由恆性。
要避免三害,即挺胸、努氣、拙力。
內氣不是有形有象的,看不見摸不著,往往努氣拙力,而自以為是,越是這樣,反而背道而馳,越走越遠了。
所以要保持自然,以舒適為度。開始會覺得很累,堅持就能體會到這就是氣功,站樁就是養氣。
像王丞就已經度過了這樣的階段。
十三年的苦修,讓王丞已經把三體式深深的刻印在骨子裡,到身動既站樁的境界。
當王丞練完一套‘形意十二形’之後,氣息悠長,隨即又打出了一套‘形意五行拳’……
五行暗合,金、木、水、火、土。
形意五行拳分為‘劈拳’、‘崩拳’、‘鑽拳’、‘炮拳’、‘橫拳’。
五拳五行,相生相剋!
劈拳者,屬金。
其形象斧,在腹內則屬肺,在拳中即為劈,所謂即劈拳如刀。
崩拳者,屬木。
式如連珠,在腹內則屬肝,在拳中則為崩,所謂即崩拳似箭。
鑽拳者,屬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