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1/4頁)
北方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糖醋小排、清炒鱔絲和蝦仁兩面黃最好,如果不是逛廠甸的緣故,是很少有機會去那裡吃飯的。
消失的香蠟鋪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生活方式的變遷,舊時代許多商家店鋪已經在大城市中消失得無影無蹤,其實也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最近偶然看到幾幅西南小鎮得社會風情圖片,其中有兩幅生意紅火的香蠟鋪,雖然遠遠比不上舊日京城香蠟鋪的規模和氣派,卻也讓人回憶起五十多年前的香蠟鋪。
中國的許多商業店鋪經過長時間的歷史變遷總會發生一些從內容到稱謂的變化,或者由於地域的不同而名稱各異,而香蠟鋪之稱卻算得是歷史悠久。最為直觀形象的資料首推宋人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在眾多的市肆招幌中就有香蠟鋪,此外還有香料店,是專營各種香料的商店,與香蠟鋪是完全不同的。如果說香蠟鋪是古代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行業,那麼香料鋪就要算是一種奢侈品商店了。
舊時,婚喪嫁娶和一應祭祀典儀在社會各階層生活中都佔據著重要的位置,幾乎僅次於衣食住行,因此香蠟鋪所經營的商品也是社會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香蠟鋪中的主要商品,除了祭祀、敬神所用的芸香、線香、藏香、高香、百束香、子午香以及喪事所用的白蠟、婚慶所用的紅燭之外,還售賣各種神碼(即紙製的神像)、黃表紙和摺疊元寶所用的錫箔等,據說早期香蠟鋪並不出售燒紙和錫箔等物,只有南紙店和磚瓦鋪才有售。五十年代初,舊式南紙店大多改成文具店,這些祭祀用品才轉到香蠟鋪供應。除此之外,香蠟鋪也經營一些低檔小百貨,如手紙、肥皂、牙粉之類,甚至化妝用的胭脂、香粉、桂花梳頭油等,價格較低廉,以市井貧民為主要銷售物件。香蠟鋪在南方也有稱之為香燭店的,但經營形式卻是一樣的。
香蠟鋪生意最紅火的時節多在清明、端午、中元節、中秋節、十月初一寒衣節、冬至這些時候,尤其是一入臘月,生意更是興隆。即使是在平時,由於舊時日常生活的需求,也並不顯得清淡。所以說,小小的香蠟鋪是城市中一項大行業,北京內外城的主要街道上幾乎都能找到香蠟鋪。近代有了煤油,也稱之為“洋油”,是光緒末年有了電燈之前主要的照明能源,而煤油也有相當一部分歸香蠟鋪經營,因此每當經過香蠟鋪,都會飄出一種混合的異香。
香蠟鋪在京城雖然比比皆是,但多是躉貨營銷,前店後廠的形式較少,不過在崇文門外的纓子衚衕有家規模較大的合香樓,開設在清末咸豐年間,不但自產自銷各種線香、鞭杆子香和紅白洋蠟,還向北京近郊鄉鎮做批發生意。
北京東四牌樓附近,較有名的香蠟鋪就有天馨樓、蕙蘭芳、合馨樓、萬興樓等。蕙蘭芳在東四北大街路西,高臺階,鋪面三間,我至今還記得每到春節都會去那裡買放鞭炮的線香,一分錢可買二十多根,十來個孩子每人手裡舉著一分錢,那夥計依然不厭其煩地耐心收錢數香。尤其是正月十五上元節臨近,六七級臺階上坐滿了鄉下進京賣燈籠的,店裡的人並不驅趕他們,反而因此帶動了鋪子裡小紅蠟燭的銷售。
五十年代後期,香蠟鋪漸漸地絕跡於北京城。
txt小說上傳分享
北京劇場的歷史記憶(1)
劇院的建設和舞臺的演出,是國家文化建設與繁榮的重要標誌之一。不久以前,國家大劇院正式落成,北京市民爭先恐後前往觀看,演出盛況空前,當此之際,不禁使我們想到舊日的劇場和舞臺。歷史上作為都城的北京,劇場和舞臺曾經歷過怎樣的沿革與變遷?這個問題也許會引起大家的興趣。
從元代到民國初年的北京舞臺
劇院或者劇場這個名詞,應該是近代的稱謂;劇場在不同時代有不同的稱謂。劇場中的舞臺是戲劇的一個載體,談到舞臺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