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928年,在時任史語所所長傅斯年的大力支援下,中國成立了歷史上第一支以考古學作為研究中國史新工具的考古組,將安陽市洹河南岸小屯村殷墟設為了中國第一個田野工作地,挖下了中國考古的第一鏟。
如果說,田野發掘是考古學的基礎,發掘報告則是將基礎材料與研究相連線的橋樑。
宿白先生,就是中國考古報告編寫標準的創立者。
20世紀20年代,中國考古學初創,既要學習西方,又有許多水土不服。研究方法與報告編寫無例可循,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艱難摸索。直到1957年,宿白先生執筆的發掘報告《白沙宋墓》出爐,成為新中國考古報告的奠基之作,考古學科才終於確立起了中國考古報告的標準。
宿白先生從不輕易誇人,褚雲的考古報告能被老先生讚許,可見其功力詳實。
又譬如,褚神在大四這一年,拿齊了考古隊發掘領隊證書和考古潛水證書。
當時,陸地水下兩方面考古證書都拿全的專業考古大牛,全國只有三十四名。褚神榮居三十五,是年紀最輕,長得最帥的那一位。
又譬如,褚神以專業第一考入ucl ,成為中國考古開山鼻祖傅斯年先生的師弟。
林晏晏曾想,她早期進入考古文博學院,那發自內心的專注與熱情,是不是也和他有關。
她其實很想知道,他所追索的世界到底是什麼樣的。
只是後來,她變得迷惘,就像山裡起了霧,她不太看得清前面的路了。
她真沒有想到,在這大霧瀰漫的時候,他們還會有再見的一天。
第04章
火車準點到達烏魯木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的副館長張芳女士在a2出口熱情地迎接了他們這批首大的同學們。
林晏晏跟在喬瀟後頭走出站臺,就見張芳副館長一頭短髮,英姿颯爽。
她朝他們笑,十分親切,說:「同學們好,歡迎來到考古的秘境。」
是的,新疆是考古的秘境。
無邊無際的沙漠,乾燥的天氣,天然適合保護文物遺存。
不論是食物,還是屍體,都會在這種乾燥的,水分極少的天氣中迅速脫水。
所以,新疆埋藏在地下的食物,布帛,甚至紙張,如果未經人為破壞都儲存得極好。
所以,新疆多出土乾屍。
老人們常說,幹千年,濕萬年。
如樓蘭女屍,如辛追奶奶。
剩下的就沒這麼好運氣了,都是不幹不濕只半年,爛了。
從首都到烏魯木齊這漫長的行程只是這場旅途的開始,很快,同學們坐上大巴,在張芳副館長的帶領下,來到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
博物館,是徵集、典藏、陳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的實物的場所,作為社會公共文化服務機構,承擔著公共文化服務職責。
2008 年初,全國博物館免費開放全面啟動,中央財政每年安排免費開放專項經費20億元。
這項舉措,拉近了普通民眾與博物館的距離,博物館的大門自此向四方大開。
到達博物館大廳,同學們耐心等待著專業解說。
林晏晏下意識觀察四周,待兩位穿著黑色西服套裝的解說員走來,她心下一空,說不出的失望。
來的不是褚雲啊……
這天,來參觀博物館的遊客並不多。
首大同學一行穿著統一的隊服走進常展展廳,怎麼說都有些浩浩蕩蕩。
不時有遊客朝他們看來,看清她們服裝上的logo,都會感慨一句,「首大的啊!天之驕子!」
進入考古文博學院以來,兩年的學習,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