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頁 (第1/2頁)
桃籽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是推託的話,官場上的人怎麼會聽不明白?程故秋的神情變得更漠然了,彷彿已經看透了他的心。
「徐將軍, 」他的語氣變得特別嚴肅, 「這是黨國給你的機會……希望你能好好珍惜。」
「珍惜」?
這便是威脅了吧——倘若不對青天白日宣誓效忠,那麼所謂的黨國便不會再對他留有餘地, 他會被當成舊勢力的餘孽掃清殆盡, 只剩一副枯骨用以警示他人。
他沉默不語,看上去並不容易迴心轉意,程故秋的氣息因此也變得有些沉了,像是不能理解他因何不肯答應;過一會兒又不著痕跡地瞥了一眼坐在他身邊的白清嘉, 她依然那麼美麗,即便已經是兩個孩子的母親。
他只看了那麼一眼,像是打算了結一場舊日的夙願,可實際上它並沒能了結, 甚至還在暗地裡愈演愈烈——這導致他生出了一瞬的衝動,分明是書生的意氣又在偷偷作祟,只見他忽而從沙發上站了起來,看樣子是打算離開了。
「那麼就請將軍仔細斟酌吧,」他這樣做著結語,「司令不是太有耐性的人、而且一貫好疑,這一點望你謹記。」
說完又若有若無地往官邸二樓的方向看了一眼,許是早就曉得他的老同學正躲在那裡,他本要抓人回去復命,不料最後卻還是被故人重逢的感慨撩撥得失了分寸,倒是狠不下心去做那個叛眾離親的劊子手了。
「我能幫的忙有限,最多隻能擔待到明日,」他的眼瞼微微垂下,聲音也低下去了,筆挺的中山裝說實話沒那麼適合他,壓住了他身上原本的斯文與飄逸、顯得有些太過沉重,「你們若有什麼安排……儘快辦。」
最終他們還是安全把李銳和秀知送出了城,同行的還有若干他們的同志,臨別時李銳對徐冰硯深深鞠了一躬,倒是難得顯得嚴肅鄭重。
「這一走恐怕前路艱辛,也不知道往後還能不能再與你們見面,」他的嘴角掛著一絲苦笑,可眼底最深處卻還蘊著一縷小小的火苗,「但路總要靠人去走、說不準哪天便走成了,依我看只要還活著一切便都有希望,無論多大的事業都可以做成。」
他倒比徐冰硯樂觀得多,躊躇滿志的樣子令人看了難免歆羨,後者亦有些感慨,心想倘若真有那樣一條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的路,他便是死了也要親眼看一看,哪怕只是一個小小的邊角也好。
但這話他沒有講出口,剋制的男人永遠沉默寡言,不會讓自己的希冀變成他人心中的負累,因此在最後握手告別時只贈予友人簡短的八個字——
徑情直遂。
寄此良途。
而在接踵而至的那一年當中,整個國家又發生了若干驚天動地的變化。
北伐軍的勢力從珠江流域一路擴充套件至長江流域,到1927年6月,武漢政府的北伐軍便與北方國民軍於中原會師,於是黃河流域也為革命力量所控;1928年張作霖由北京退回瀋陽,中途於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大帥之子張學良接手其位,同年宣佈東北易幟,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將「北京」更名為「北平」,至此國家總算實現了形式上的統一。(1)
——上海的天自然也要跟著變的。
徐冰硯果然在戰爭結束之後被強召到了南京,而他對「黨國」的信仰和忠誠顯然無法使南京總統府裡的人滿意,他們試圖將他扣在首都、不再放他回到上海,形勢最危急時卻是金勉金先生出面為他作了保。
他原是上海三寶來拍賣行的東家,當初還曾與白二少爺一同搞過革命、後來又一同流亡到日本,那年他們被當局和徐振追殺,還是徐冰硯出面救的人,不料多年以後便輪到他償還這番恩情了——他對南京方面保證,說徐將軍的舅兄曾是中華革命黨的一員、更曾為了黨國的光榮大業捐軀犧牲,而徐將軍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