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唐先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又能增加糧食產量,最重要的是爪哇國和渤泥國這兩個國家有大量的成年男子,可以直接從裡面挑出來一部分補充兵員。”
王華陽聽著樊舜的計劃,確實跟自己的計劃有重合的部分,只不過王華陽的胃口沒有那麼大,只是想先吞併渤泥國,而樊舜的胃口比自己更大,直接要一舉吞併爪哇國和渤泥國。
樊舜繼續說道:“蒙古人明年不是要大宋跟他們一起去征討安南嗎,到時候咱們跟蒙古就是聯盟,如果爪哇國和渤泥國攻打大宋,大宋可以直接要求蒙古出兵保護咱們,畢竟咱們名義上是大元的藩屬國,宗主國保護藩屬國是義不容辭的義務,而到時候蒙古人一定會坐山觀虎鬥,他們會說朝廷正在安南用兵,抽不出兵力保護大宋,讓大宋和爪哇國、渤泥國自行協商解決,他們巴不得別的國家滅了大宋,這個時候咱們再去反擊爪哇國和渤泥國,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王華陽看著眼前的人,突然對樊舜感覺有點陌生,也開始思考一個問題:大宋朝野是什麼時間開始文臣開始變得主張用武力解決問題的。
大宋自建國開始,一直是重文輕武,文臣的地位高於武將,很多文臣是不屑於做武將的,也就是到了南宋末年,當武將戰死後,張世傑、文天祥、陸秀夫這些文臣扛起了大宋抵抗蒙古的旗幟,但是這三個人的軍事水平確實一般,並沒有挽救大宋與危亡。
而在東渡神州城後,陸秀夫執政的八年,陸秀夫沿用的還是大宋老一套策略:以文治武,防止武將做大,王華陽在這八年裡,並沒有發現文人有主張武力解決事情的苗頭。
而當王華陽親政後,文武分治,文臣不得干預軍事,武將不能參與朝政,王華陽卻突然發現,以往書生形象的文臣開始出現了武將化傾向,這些文人不再侷限於用孔孟之道解決事情,遇到事情想到的第一解決辦法竟然是用武力解決。
當阿基諾和曼古達圖部落叛亂時,王華陽提議直接處死部落貴族和奴隸主,文臣沒有反對,當王華陽出兵棉蘭老島時,文臣也沒有反對,當王華陽出兵日本時,他們還沒有反對,王華陽出兵大琉球時,文臣還是沒有反對,並且還快速的撥付了軍隊的糧草,要是放在以前,這幫文人不得在朝堂上議論個三天三夜,說朝廷出兵是窮兵黷武,說朝廷隨意用武力欺壓弱小,說朝廷不顧士兵死活,但是現在大宋的朝堂上沒有了這種聲音,有的只是支援王華陽的軍事行動。
不知不覺中,王華陽已經扭轉了大宋重文輕武的局面,整個朝堂上都是積極進取之人,漢人的武德似乎被王華陽啟用了。
王華陽被眼前的局面震驚了,原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尚武不尚武,是由皇帝決定的,當皇帝崇尚用武力解決事情的時候,即使是膽小怕事的書生也開始轉向軍師了。
而大宋自從太祖趙匡胤,太宗趙光義去世後,後面的皇帝出生後就在皇宮長大,沒有軍隊服役的經歷,身邊最多的是太監和宮女,身邊的老師又多是儒家大師,儒家講究的是以德服人,被儒家大師培養的皇帝,自然是以文治國,他們的思維裡是沒有武力解決問題的想法的,即使是自己有絕對優勢兵力,想到的不是用軍隊消滅對方,而是想著給對方一筆銀子,讓對方撤回去,從而減少百姓的傷亡。
皇帝有這樣的想法,提拔的人肯定也是有這樣想法的人,長此以往,大宋成了一個被閹割的帝國。
這也正應了一句話: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