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黑色的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章,因為要背誦全篇,不過這可比武侯的《出師表》好多了,畢竟字數就差了好多。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後世很多人用它來比喻品德高尚的人,但是又有幾人能夠做到呢?
自從八王之亂開始,整個中華大地狼煙四起,北方遊牧民族趁機入侵中原,北方百姓飽受戰亂之苦,五胡亂華,中原百姓迎來了自秦漢以來最大的災難。
這些應該怪誰,怪西晉朝廷,司馬的王爺們,怪那些少數民族。
其實劉義隆一直在想,為什麼草原的匈奴、鮮卑、柔然、羯、氐等族,包括後來的突厥、契丹、女真、蒙古一次次南侵。
曾經的老師告訴他,這樣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一旦草原出現惡劣天氣,他們的糧食就將成為問題,他們多以放牧為生,不會像漢族百姓一樣去耕種,所以他們一旦缺乏過冬的糧食就會南下。
中原富庶,有他們缺少的物資,而且北方的防線過場,一旦被突破一處,他們就可以長驅直入,尤其遊牧民族以騎兵為主,他們不一定攻城,只是搶奪過冬用的物資,得手就撤,所以中原一直都沒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劉義隆覺得不用像漢武帝那樣非得把他們趕盡殺絕,
他想到了民族大融合,歷史上出現過幾次民族大融合,還導致幾個歷史上有名的少數民族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這南北朝不就是一次民族大融合嗎?自己何不利用這個契機推動大融合,他可以讓遊牧民族的百姓也學會耕作,讓他們豐衣足食,在讓他們慢慢接受漢文化。
這樣他們就會慢慢融入中原,這就是民族大融合,而且漢民族的文化同化性極高。
所以對少數民族沒必要以武力解決,那樣只會勞民傷財,而且只是治標不治本。
劉義隆想著想著又給自己找了一件事做,現在宋國境內也有不少少數民族,上次大敗夏軍就有很多俘虜,他們都是匈奴人,現在在荊州活的都不錯,除了被劉義隆編入騎兵隊伍的五百人,其他都在荊南生活。
這些匈奴人學會了耕作,生活上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現在讓他們回到夏國他們肯定不會願意。
現在的生活安穩,只要努力就不愁吃穿,漢人並未奴役他們,他們有什麼理由放棄這麼好的生活回到夏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