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4/4頁)
夢幻天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通於脈外之面板七竅。以應天地之紀。閱、歷也。五臟常內閱於七竅。是以五臟不和。則七竅不通矣。在內者六腑為陽。在外者面板為陽。本經曰。陽氣有餘。營氣不行。乃發為癰。是以六腑不和。則血氣留滯於皮腠而為癰。此病從內而外也。故邪在腑者。謂邪在於表陽。則陽脈不和。謂左之人迎不和也。陽脈不和。則氣留之。氣留之。
則陽氣盛矣。陽氣太盛。則陰脈不利。謂右之氣口不利也。
陰脈不利。則血留之。血留之。則陰氣盛矣。陰氣太盛。則陽氣不能營也。故曰關。謂關陰於內。
陽氣不得以和之。陽氣太盛。則陰氣弗能營也。故曰格。謂格陽於外。陰氣不得以和之。如是則陰陽俱盛。不得相營。故曰關格。關格者。不得盡期而死也。此病因於外也。夫五臟六腑。應天地之五運六氣。有升降出入之神機。上節論出入於脈中。此論營運於脈外。玉師曰。不得盡期者。不得盡天地之壽。此注當合五十營注參看。
黃帝曰。蹺脈安起安止。何氣營水。岐伯答曰。蹺脈者。少陰之別。起於然谷之後。上內踝之上。直上循陰股。入陰。上循胸裡。入缺盆。上出人迎之前。入 。屬目內 。合於太陽陽蹺而上行。氣並相還。則為濡目。氣不營。則目不合。
此節論流溢之精氣。從蹺脈而佈散於脈外。脈外之血氣。從蹺脈而通貫於脈中。氣並相還。內外交通者也。夫腎為水髒。受藏水谷之精。水者。流溢於腎臟之精水也。何氣營水者。謂陰蹺之脈。
乃足少陰之別。直上循陰股。入於腎陰。脈內之營氣宗氣。營運腎臟之水。上循胸裡。交於手少陰之心神而化赤。上注於目內 。合於太陽陽蹺而上行。陰蹺陽蹺之氣。相併。經脈外內之氣。交相往還。則為濡目。如氣不營。則目不合。謂流溢於脈外之氣。不營於目也。再按、本經大惑篇曰。
病有不得臥者。衛氣不得入於陰。常留於陽。留於陽則陽氣滿。陽氣滿則陽蹺盛。不得入於陰。則陰氣虛。故不瞑矣。病有不得視者。衛氣留於陰。不得行於陽。留於陰則陰氣盛。陰氣盛則陰蹺滿。
不得入於陽。則陽氣虛。故目閉也。此脈外之衛氣。復內通於蹺脈。外內之血氣相併而往還也。尚御公曰。脈外之陰氣虛。則目不瞑。氣不營。則目不合者。脈外之陰氣。不營於目也。此節始論蹺脈之起止。而復曰氣不營。則目不合。謂脈內之陰氣。流溢於脈外者也。夫脈度者。乃營氣宗氣行於脈中。以應呼吸漏下。若夫營血之流行。始於手太陰肺。終於足厥陰肝。其支者。只環轉督脈一週。而蹺脈不與焉。蓋蹺脈主營運腎臟之精水於脈中而為血者也。舉足行高曰蹺。蓋取其從下行上之義。
黃帝曰。氣獨行五臟。不營六腑何也。岐伯答曰。氣之不得無行也。如水之流。如日月之行不休。故陰脈營其髒。陽脈營其腑。如環之無端。莫知其紀。終而復始。其流溢之氣。內溉五臟。外濡腠理。
此承上文復申明經脈外內之氣。營於脈中。濡於脈外也。按衛氣之行。日行於陽二十五週。夜行於陰二十五週。周於五髒。其始入於陰。常從足少陰入於腎。腎注於心。心注於肺。肺注於肝。
肝注於脾。脾復注於腎為一週。脈外之血氣相將。婦隨夫轉。是隻營於五髒。而不營於六腑。上文論脈外之血氣。則為濡目。故帝有此問。伯言氣之不得無行於六腑也。營於脈中者。如水之流。運於脈外者。如日月之行。隨天道之營運無息。故陰脈營其髒。陽脈營其腑。如環之無端。莫知其紀。
終而復始。其流溢之氣。內溉五臟。外濡腠理。腠理者。面板肌肉之紋理。五臟募原之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