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熟悉的配方,熟悉的手藝 (第1/2頁)
海棠鋪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不愉快的事情先放在腦後,眼前先填飽肚子再說。 母子五人回到屋裡,開始準備做晚飯。 俗話說半大小子,吃窮老子,陳家三個大小子一個閨女都是正長身體的時候,一頓面的份量可不少。 陳長生舀了足足兩斤麵粉出來,加了點鹽,倒入清水開始揉麵,麵糰揉著差不多,找了個盆扣著蓋住,讓它醒半個小時再擀。 趁醒面的間隙,她又趕緊將口蘑和豬肉切成小丁,做了個口蘑版本的蘑菇肉丁打滷,最後飛速地涼拌了個爽口地皮菜。 菜做好了,麵糰也剛剛醒好。 陳長生將麵糰擀成長條,掐成十幾個小介子,分別擀成薄片,再疊起切成條,拉起麵條兩端抖擻開來,手擀麵就做好了。 這一套揉麵擀麵切面的麻利動作行雲流水,看呆了四個兒女,陳長生早已習慣了兒女們膜拜的眼神。 大福已燒好了一鍋開水,就等麵條下鍋。 手擀麵熟得快,陳長生給每人夾了一大碗麵,再澆上一大勺打滷,拌勻就可以開吃了。 陳家堂屋裡,桌上擺著六個破碗,一隻碗裝著涼拌爽口地皮菜,另五隻碗都滿滿地裝了手擀麵,每根麵條都沾上香香的滷。 一大四小圍著桌邊,陳長生一聲“開動”,五人齊齊開吃。 她夾了一筷子麵條送到嘴裡,嗯,還是熟悉的配方,還是熟悉的手藝。 麵條柔軟又筋道,打滷香氣四溢,混合拌在一起,蓋澆面的香味藏都藏不住,直飄到隔壁馬嬸子家去。 馬家的小丫頭冬梅和哥哥鐵蛋在院裡玩石子兒,冬梅吸了吸鼻子大喊,“娘,咱家今晚吃肉嗎?” 冬梅一開始以為是隔壁四喜家,只不過陳四喜家那麼窮,都快揭不開鍋了,指定不是四喜家,那就是自家在炒肉。 馬嬸子從屋裡出來罵道,“你這丫頭,才吃完飯又惦記著吃吃吃。誰家這年頭還吃得起肉,我怕你是想肉吃想瘋了吧。” 哥哥鐵蛋也嗅了嗅,“娘,我咋也聞到豬肉的香味呢?” 馬嬸子聽一雙兒女都這麼說,也仔細狠狠地吸了一口,是肉的香味。 這香味好像還是從陳家傳來的。 陳傢伙食啥時候這麼好了?還吃上了肉? 馬嬸子心中充滿了疑問。 恰好此時,三壽端著碗出來添面,冬梅瞧見了,遠遠喊著,“三壽哥,你家才吃晚飯吶。” 三壽邊夾面邊回冬梅,“是啊。” “吃的啥啊?咋這麼香哩?” 天色有些黑,馬嬸子只隱隱地看著三壽夾的像是麵食類的,還是白色的。 白色的? 白麵?! “吃麵條呢,我娘做的蓋澆面,還做了蘑菇肉丁滷子,蓋在上面,拌著可香哩。”三壽大大咧咧地直說,盛完又端著碗進了屋。 三壽的回答證實了馬嬸子的猜測。 陳家竟然在吃白麵。 白麵可不便宜,白水縣城糧店裡都快賣到十五文錢一斤了。 三壽盛了第二碗,陳家那麼多孩子,這一頓不得去掉兩斤多大白麵,那就三十文文了,還有那滷子、那豬肉,得老多錢了。 自家男人會些木工,去城裡給大戶人家打木櫃,一天也才掙個十幾文辛苦錢。 陳家大嫂子哪來的錢買這白麵? 馬嬸子正疑惑間,只見陳三壽又從堂屋出來,隔著圍欄朝冬梅喊,“冬梅,快去你家拿個碗來。” 原來是陳長生聽三壽在和屋外人聊天,一問才知道是隔壁馬嬸子和冬梅還有鐵蛋。 她知道馬嬸子也算是個熱心腸的女人,以前原主家不好過的時候,馬嬸子時不時會塞幾個窩頭給四喜,陳長生就讓三壽送一碗糙米過去。 遠親不如近鄰,也是感謝馬嬸子對幾個孩子平日裡照顧。 冬梅屁顛屁顛去灶上拿了個碗,又跑出來遞給三壽,不等馬嬸子反應過來,三壽接過冬梅的碗,又往堂屋裡跑。 馬嬸子看三壽跑來跑去,心想陳家三小子這是幹啥呢? 不一會兒,陳三壽就小心翼翼地端了半碗糙米出來,“冬梅,給。” 陳三壽將裝了糙米的碗遞過圍欄,冬梅小小個子墊著腳去接。 馬嬸子一看陳家竟然給她送了半碗米,可使不得,“三壽,快拿回去,嬸子家不缺吃的。” 陳三壽道,“我娘叫我給嬸子的,嬸子平時裡總給我和四喜塞窩窩頭,我娘今日去白水縣城買了些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