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 (第3/5頁)
不受約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話我們就訂合同,如果你再不相信,我先給你把廠房蓋好了,你那個時候再確定投不投資。”這是臺商沒有想到的,連聲說:“你們崑山要是真這樣幹,我就來。”宣炳龍說:“咱們一言為定。”沒多長時間,用88萬元蓋起的廠房矗立在開發區。臺商過來一看,直誇崑山人講義氣,當即與崑山正式簽了約。1990年10月,他投資2000萬美元的順昌紡織廠在崑山正式開工,之後經黃則仁牽線,又有“順發”、“順風”、“順龍”等“順”字頭的臺資企業接踵而來在崑山落戶。
如今“順字”集團已經在崑山落戶十幾年,生意越發紅火,而黃則仁和“順字”老闆們至今仍不知道,當年宣炳龍因與“順字”企業的臺商搞得“太熱乎”而有人將他告到省裡,並且派人當面對宣炳龍提出警告:你要站正立場,否則後果自負。宣炳龍義正辭嚴地回答說:“我只負責把崑山開發區搞好,如果開發區的經濟搞不上去,我負全責。”
為招商親商,敢舍頭上烏紗帽。這就是宣炳龍的骨氣和性格,也是許多崑山幹部的骨氣和性格。
1990年,李全林當上了崑山新一任市委書記,他主政後的崑山在前任領導的基礎上,更加解放思想,尤其是在處理外資企業在崑山投資的一些具體政策上,其力度和政治遠見常讓臺商們感嘆“*領導”是“菩薩的心腸”、“孫悟空的本領”。比如當時不少外資企業想跳出“合資”的框框,搞獨資企業。“這怎麼行,一獨資,不等於我們成了‘殖民地’嗎·”有人堅決反對,而且這樣的聲音也來自某些上級部門。以李全林書記為首的崑山市委認為,外商到中國來就是為了賺錢,既然“合資”是一種形式,為什麼“獨資”就不行了·外商在大陸辦廠,國家收稅,當地還能安排人到這些企業就業,他們所用的原材料仍在當地採購,進出口經過的是我們的海關,再說就是給他們的用地也是有時間限度的批租,這樣的好事有什麼不可以呢·“只要有利於外商和他們投資的事,我們就做!”崑山頂住壓力,率先在全國對外商實行土地批租和創辦獨資企業。
“別人問我為什麼單單鍾情崑山,我告訴他們,因為崑山對我親、對我好、對我誠!”1994年夏,國民黨中央委員、臺灣工業總會理事長、統一集團董事長高畫質愿先生,當著幾十位臺灣籍工商界著名人士和大陸的眾多記者們,對*崑山市委書記李全林這樣說。就在這一天的宴會上,高畫質愿先生還宣佈,他的“統一”打算在大陸建一百個廠,“所賺的錢都不拿回臺灣去,要在大陸繼續投資發展。”
第18章崑山的稱王之路(45)
這裡我們不能不著重介紹一下“統一”的背景和其如何落戶到崑山的。
說到“統一”,當然必須說董事長高畫質愿先生。高在臺灣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他的“統一”泡麵大陸人也都知道。高畫質愿沒念過多少書,但他對食品業的貢獻是世界性的。上世紀60年代,他在臺南買下200畝地時,有人說他是“神經病”,因為當時高畫質愿什麼都不是,卻誇口要做第一,做世界第一。沒有人相信這個窮小子會成為世界“第一”的食品產業家。1966年,中國大陸到處武鬥時,高畫質愿在臺灣的臺南縣上市了第一批“統一”速食麵,居然還不錯。後來他學習美國經驗,到處開連鎖店,店鋪開得也很大,每天早7點至晚11點營業,結果7年裡虧了21億!就在瀕臨破產之時,高畫質愿再出新招:實行24小時晝夜營業,誰知一年就把7年虧掉的錢全部賺了回來,這一賺不要緊,到1977年時,他的“統一”一下子躋身臺灣十大企業之一,並列於那些鋼鐵大王、電子產業等巨頭之中。
1994年時的“統一”已經達到了年銷售279億臺幣的水平。
那一年高畫質愿開心地對業界好友們說:“我這279億臺幣銷售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