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1/5頁)
不受約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杜根根和李橋村所走過的路,是蘇州千千萬萬鄉鎮企業和農民們所走過的路。這路從夢想到修建完成時間並不長,但之後的二三十年裡所發生的變化則是驚人的。它改變了農民們幾千年來的命運,同時也影響和改變了傳統形態下姑蘇的命運。
2007年的金秋時節,我應邀到蘇州各地採訪。一日我被宣傳部的同志帶到長江邊的一塊廣闊的金色田野上。這裡離長江很近,可以看到一望無際的江面,坐在車上都能聽到東去的大江之水的奔騰聲響……
“你看,前面就是永聯村了!”同行的蘇州老鄉拍拍我的肩膀,指著一片望不到邊的“鋼城”這樣對我說。
“這……這是永聯村·這不是一個大型鋼鐵廠嗎·”在我眼前,明明是一片足有幾十平方公里的鋼鐵之城嘛!
“對,是鋼鐵廠,可也是永聯村呀!”主人解釋說,“這鋼廠就是永聯村的。”
“一個村子辦這麼大的一個鋼鐵廠啊!”我無法相信,但這是明明白白擺在我面前的事實。今天的永聯村就是這個樣,它是由“十里鋼城”和十里綠原組成的一個現代化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為了讓我目睹村辦鋼城的完整雄姿,蘇州老鄉駕車足足用了半小時在鋼城裡轉了一圈。老實說,我還是第一次感受如此雄偉的鋼鐵企業,而一路走的時候,內心一直在想著一個問題:為什麼一個村子能辦起這麼大的鋼鐵企業·一年能賺多少錢呀·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5章田埂上點燃的熊熊烽火(12)
“永聯鋼廠2007年的年銷售收入是160億元,上交稅收為13億元。”
“永聯村村民有多少·”
“本籍村民有5330多人,這也是新永聯村的編制。”
“怎麼理解·”
“過去老永聯村只有2000來人,現在的永聯村是兼併了永新、永南等鄰村後新組建成的。”
“原來如此。”我又問,“那這鋼廠職工有多少·”
“比村民總數要多。大約有上萬人吧!”
“那麼這裡到底是鋼城還是農村呢·”
“我們這是田野裡的鋼城,鋼城裡的花園。你看看,我們的農村像不像一個綠色花園·”
我笑了,可不是:近處,是連綿十里的鋼城;舉目遠眺,我看到的是金色田野裡花紅草綠,樹木蔥蔥……好一個田野裡的鋼城,鋼城裡的花園。
“永聯村現在還有一半農田和一半從事農業的村民,這裡是個農工結合非常和諧的地方。鋼廠的廠長還是村黨委書記,村幹部有相當一部分還是鋼廠的董事,永聯村現在是蘇州市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典型之一。”蘇州老鄉很自豪地告訴我。
我們隨後走進“永鋼”辦公大樓。鋼廠裡的“永聯村民”、鋼廠副董事長帶我登上大樓頂部的“望江閣”——在這裡,幾里外的滔滔長江盡收眼底……“十里鋼城”和綠色田野更是氣勢磅礴地呈現在眼前。
關於永聯村的故事也是從這一刻我才漸漸知曉。原來永聯村的生命很短,是我1975年底離開蘇州的前5年才誕生的一個江邊小村子。最初它的名字叫“七○圩”,其意是1970年才在長江沙灘地上圍墾成陸的一塊沙地。永聯村先天不足,它的地勢非常低,平均海拔只比長江入海口的吳淞水平面高出0�9米。1970年成為圍墾地後,它是蘇州地區沙洲縣的一塊新添陸地,當時政府動員了附近幾個村搬來200多戶農民成為第一批永聯村“土著”居民,由此開始了永聯村的歷史。
永聯村初創時的幾年,水災不斷,惟一能種植的水稻,產量十分低下,農民們的日子很難過。到1978年時,全村的人均分配水平才只有68元,是全蘇州收入最低的村子之一。由於收入低,新村民人心不穩,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