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do;俘虜&rdo;。前文已經述及,我在英國胡佛-漢頓大學學習玻璃工藝參觀吹制工作室的時候首次感受到了玻璃吹制工藝的神奇。當時,我就和目睹這一過程的其他觀眾一樣,禁不住躍躍欲試。但直到後來真正拿起了那根一米多長的重重的吹管,我才明白了為什麼他說吹制一件玻璃藝術品需要&ldo;20分鐘再加20年&rdo;。
那是在以玻璃業聞名於世的義大利威尼斯姆拉諾島上,眾多參觀吹制玻璃表演的遊人中,我自告奮勇&ldo;搶&rdo;到了那根吹管站在窯爐口。可是它太重了!我恨不得恢復北京膀爺的造型。爐口的溫度也太高了!烤得我的臉都疼痛起來,眼睛也根本分辨不出爐火與料液。胡亂地把吹管插入爐內取出料液後,手背已經烤得半熟,全身汗濕,狼狽不堪。於是全然顧不上它的造型了,我草草一吹了事,心底不得不佩服當年那位示範的藝術家吹制玻璃時魔術表演般的輕鬆自如。而簡單地吹制一隻燈泡還是比較容易的,吹制一件藝術品就很難了。說它需要20年的積累雖有些誇張,但6年以上的訓練是一個必要的條件。
隨著溫度變化,玻璃可以在固態和熔融態之間漸變、逆轉,這個效能賦予了它無限的可塑性和加工可能。而其加工工藝無非兩大類:一類要將玻璃加熱,稱為熱工,從某種角度講,玻璃的美麗正是這樣浴火而生,它的神秘也來自火的洗禮。另一類則是在室溫下進行研磨、切割等,對應地稱為冷工。幾乎所有的玻璃藝術品都需要這兩種工藝相結合,才能修成正果。
說起來,玻璃讓我最心醉神迷的一點在於,不管透過什麼手段製作,它的結果是完全難以預料的。經常它會失敗,成品與事先的預期相去十萬八千里,讓人垂頭喪氣,只能痛定思痛以後捲土重來。也有的時候,它變成了預期之外的一個驚喜,它比預期的還要絕妙、美麗,於是我會熱血,猶如買彩票中了500萬大獎。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