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激盪外界 (第1/2頁)
筆落驚飛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次見面,後來被香港記者稱為九龍倉轉折會議。
報紙是這樣描寫此次見面的:“九龍倉大戰中,和英資爭奪九龍倉的另一位資產雄厚的華資財團主席,名聲響徹世界的第一船王包王剛爵士。
在滙豐銀行大班沈弼的引薦下,私下會見了目前在九龍倉收購戰中舉足輕重、握有大量九龍倉股票的李黃瓜。”
報道提及的三人,在香港商業都是響噹噹的人物,如何能不引發眾人熱議?公眾熱議的事,媒體自然會迅速關注。
於是各路記者紛紛來到中環,一家家地詢問茶社店員是否見過李黃瓜和包王剛本人。據說有人真的找到了二人會見的蛛絲馬跡,並大肆報道,引得眾媒體跟風前往長江實業和滙豐銀行一探究竟。
對於這種坊間風傳的小道訊息,李黃瓜和沈弼均矢口否認,稱從不知此事。越是神秘的話題,越容易引發人們一窺究竟的慾望。
正因為李黃瓜和沈弼的否認,人們對這個話題更加好奇了,絞盡腦汁地想找到將他們連在一起的線索。
沒多久,市面上又流傳出一種說法。說這次會見是李黃瓜主動發起的。但是這種說法很快就被很多行內人士否定了。
據香港的一些商界人士所說,李黃瓜向來不喜歡求人。
而且根據媒體之前的報道,以及九龍倉股票所展現出的情況來看,李黃瓜已經擁有了九龍倉2100萬股股份,在這次收購戰中處於十分有利的位置,而包王剛則因為行動過晚處在被動的位置上。
再加上李黃瓜從商多年,一直非常低調,這次他也只是默默地收購了九龍倉2100萬股股份,並沒有說要爭奪九龍倉控制權,所以他可以將手中的九龍倉股份賣給包王剛,當然也能賣給很多人。
當時也在九龍倉爭奪戰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的怡和洋行,非常樂意得到李黃瓜手中的股份。
畢竟,對九龍倉勢在必得、急於求購的是包王剛,而非李黃瓜。不管二人見面到底是誰先提起的,他們總歸是見面了。
經過一番商討,會面有了一個圓滿的結果。
李黃瓜將自己名下九龍倉的股票,以每股36港元的價格全數轉讓給了包王剛。
就這樣,只用了一杯清茶的時間,兩人便完成了香港商業史上非常有名的九龍倉爭奪戰中,至關重要的一次商談。商談結果讓兩個人都很滿意。
包王剛得到了九龍倉股份。
李黃瓜也從中獲得了1億港元的額外利潤。九龍倉的碼頭貨倉可以成為包王剛日後發展的根據地,幫助其發展海上航運。有了九龍倉,包王剛才有了可以在陸地上大展拳腳的地方。
關於這一點,著名作家陳衍俊在自己的書中做了詳細的記述。
內容如下:在1977年3月,李黃瓜手頭已掌握了九龍倉18的股票,幾乎與怡和系財團對等(怡和財團控制有九龍倉20的股票)。
斯時,又有另一華資集團香港船王包王剛也在籌劃爭奪九龍倉的控股權。
面對這一激烈競爭的局勢,李黃瓜考慮到,既要照顧好滙豐銀行與怡和財團之間的關係,又必須妥善地處理好“長實”與“船王”的關係。
既要做到努力避免劍拔弩張的局面,又能為“長實”的股東謀利,還要為未來的長遠發展留下回旋餘地。
雙方經過20分鐘的商議,李黃瓜將已掌握的2100萬股九龍倉股票轉賣給了包王剛,滿足了包王剛的願望。
從這筆轉讓中李黃瓜收穫了純利一億港元。
包王剛動用75億港元即贏得了價值98億港元的九龍倉控股權。各得其利,各取所需。
這件事,在當年香港商界中曾被看成一個尚未解開的“謎”團,蒙上了一些神秘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