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詭秘。
朝鮮人民軍歌舞團的《血海》是一個充滿了意識形態說教的、絢麗無比的大型歌劇。
對出生於上一世紀四十與五十年代的上海男女來說,二十五年之後,他們或許已經忘卻了當年朝鮮電影、歌舞劇的具體內容和細節,但他們不會忘卻那些充滿了朝鮮民族特有情感的旋律。
在社會主義的燦爛明燈和三千里江山國度一邊的是對左派布林什維克來說意義含混的電影,它們也紛紛來到了上海,其中最轟動的是羅馬尼亞電影《多瑙河岸之波》。
由齊奧賽斯庫先生統治的這個國家,或許因為在人種上更接近拉丁民族,他們不僅在意識形態上與前蘇聯拉開了很大的距離,在文化上也與斯拉夫人有著明確的分野。上海的青春男女幸運地在七十年代末就感受到了羅馬尼亞電影中的慾望激盪,健康、豐滿、陽光的男女身體,以接近半裸的方式衝擊著上海的心靈,使他們內心洋溢起不由自主的情感。與《創傷》有著相同的命運,《多瑙河之波》也遭致了禁映的命運,在中國左派布林什維克的眼中,這些半裸的肉體將不可避免地導致人的墮落和革命者靈魂的徹底空洞。
上海的青春男女則有著自己的文化判斷、自己的價值判斷,這就如同他們永遠不會忘卻那個苦難的印度人在1979年的上海大街小巷中的歌唱:
阿巴拉姆,啊,
阿巴拉姆,啊,
命運讓我奔向遠方,啊,阿巴拉姆。
()好看的txt電子書
印度文化對上海的影響比較曲折。發生在1961年世界最高山脈上的那場戰爭使得人類的兩大文明暫時地拒絕相互觸控。但文化常常越過當代政治,人文常常突破當代的意識形態,電影《拉茲之歌》作為老片子重放在1979年的年末。“阿巴拉姆〃、〃阿巴拉姆〃的深切的憂傷呼喊深刻地打動著上海的青春男女,羞怯、靦腆、滿懷著憧憬的上海青春伴隨著《拉茲之歌》的美妙旋律在悄悄地成長。有個細節可以佐證這一點:
是在1980年的早春時節,上海的文化廣場中正放映著《拉茲之歌》,黑暗中,一個叫作吳小青的上海女子,將她柔軟的小手放在了同事黃遠方的手中,隨後,隨著劇情她有點控制不住自己,她將自己飄散著青春氣息的嘴唇向他的嘴唇湊去,黑暗之中,當銀幕上正發出著“賊的兒子並不是賊”的呼喊時,他們年輕的生命也發出著激|情的咆哮。
時代立刻將要接近解凍的那一刻。
在美國專欄作家保羅·考夫曼的《中國正在來到的精神革命》的預言中,他是如此斷言這個時候的這個國度和這座城市:
在舊中國崩潰時候,這個國家的人們把一切都寄希望於馬克思主義,中國民眾給了馬克思主義施展威力的最好機會。然而,馬克思主義在改造人這一點上卻失敗了。
面對這個失敗,中國共產黨政府必將繼續在馬克思主義口號下往前走。但是,它的目標將不會再著重改造人的思想,而著重物質建設方面。可以,物質方面的發展,不可能填補精神的空虛,西方世界的情況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在《拉茲之歌》的旋律中開始解凍(2)
在保羅·考夫曼似是而非的預言中,在時代彷彿壯闊無比的表層下,其實埋藏著與這個時代、這個社會南轅北轍的生命秘密,那是上海青春的秘密,也是上海時尚、消費、慾望的秘密,一句話,是上海城市生活的秘密。
麥克·哈里斯老兄,鄧麗君歌聲中搖曳的超短裙(1)
七十年代末,上海的時尚可以用這幾個短語來表示:麥克·哈里斯式的墨鏡,獨眼龍收錄機,鄧麗君歌聲再加上那條無限美妙的超短裙。
先從美國人麥克·哈里斯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