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餘傑:
你好。我自覺很冒昧給你寫信,因為讀了你的《火與冰》。書中那些剛強的句子打動了我,更打動我的卻是些柔弱而憂憤的句子,在北國的風沙中,你也有衝冠的怒發嗎?我相信,你有。你更有一顆憂憤與感傷的心。
迄今為止,我從未寫過一封給陌生人的信,但王小波的死給了我極大的衝擊,因為他就是我要寫信的人。而如今,信還在心裡醞釀,人已渺然不知所向。我體味到前所未有的痛心與悔恨。世事喧囂,人生寂寞。我一直以為,支撐我生活的動力,便是羅素所稱的三種&ldo;單純而又極其強烈的激情&rdo;: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渴求、以及對於人類苦難痛徹肺腑的憐憫。我想,在這片已經不再蔚藍、不再純潔的天空下,如果有一雙眼睛與我一同哭泣,那麼生活就值得我為之受苦吧。
於是,我終於提起了筆,給你,嚴重而真誠。
最後,我告訴你,我是個女孩,美麗,也年輕。
寧萱
1999年6月4日深夜在眾多的讀者來信中,這封信深深地打動了餘傑,他有一種急迫的衝動:我應該給她立即回信!每天都要收到好多讀者來信的他,第一次有這樣強烈的衝動。而與此同時,遠在南方,整日周旋於巨賈之間的美麗女孩寧萱,正翹首等待著來自北方的回信。寧萱從小就酷愛文學,本來想學中文的,但是父母卻讓她唸了金融。大學畢業後,她就在一家香港公司工作,一年後便榮升為金融部門的經理,是個職業優越、薪水豐厚的金領麗人。她的許多時間都奔波在南京與香港之間,看上去還像一個高中生,卻能夠獨當一面應付複雜的商務談判了。然而,即使在繁忙的工作之餘,寧萱也要騰出時間來閱讀文學作品,她對文學的那份迷戀一直揮之不去。給餘傑寫信完全是因為欣賞,因為共鳴。餘傑的文字說出了她想說而沒有說出來的話。寧萱不知道餘傑是否會收到她的信,因為不知道他的詳細地址,只知道他在北大中文系讀書,於是她只在信封上簡單地寫上&ldo;北京大學中文系&rdo;的地址,抱著試一試的想法就寄出去了。沒有想到,這封短短的信改變了她的一生,也改變了餘傑的一生。
令寧萱驚喜的是,當她出差歸來,一封厚厚的&ldo;北京大學&rdo;信封早已靜靜地等在她的辦公桌上,她按捺住狂跳的心情拆開了信,天吶!滿滿的5頁a4列印紙!驚喜過後,又有點失望--冷冷的電腦列印字,&ldo;他真的已經沒有一顆真誠的平常心嗎?&rdo;她憂傷而疲倦地想。可是,一讀到他的文字,她的心又暖了:
寧萱:
你好。你的信如同沙中的金子,又好像一顆擱淺在沙灘上的貝殼--它深深地打動了我。這兩年來,我受到許許多多的幹擾:有讚譽,也有辱罵;有&ldo;捧殺&rdo;,也有&ldo;棒殺&rdo;,卻很少獲得精神上真切的共鳴。今天,在你的這封信中,我發現了一種至誠至真的精神共鳴。我想我們會成為很好的朋友……
餘傑的這封長信奠定了他們日後書信往來的堅實基礎。寧萱很快就回了信,在信中還批評了餘傑用列印的方式寫信。果然,餘傑第二次的回信就是用手寫了。
從此,江南與北京之間,鴻雁拉近了心空的距離。滾滾紅塵中,彼此書信成了對方溫暖的撫慰。在信中,他們談論的都是些嚴肅而沉重的話題,談論最多的是中國農民的現狀、給人以靈魂震撼的作家,而不太像一般青年男女戀愛之間的通訊,卿卿我我、纏纏綿綿。
歌為知音者唱。一個城市裡長大的嬌嬌女,居然在有關農民的問題上與餘傑的看法不謀而合;她分析問題的透徹與獨到,讓餘傑這個北大才子也驚嘆不已。餘傑有一種來自心靈深處的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