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頁 (第1/2頁)
問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公孫度病故,其子公孫康即位。此時北方曹操正掃蕩袁紹諸子,對公孫氏壓力很大。建安十年(公元205年),曹操破袁譚,張遼率軍順勢擊潰當年公孫度所置營州刺史柳毅,奪取公孫氏的東萊。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大破三郡烏桓,屠柳城,袁尚等投靠公孫康,後被康所殺獻與曹操。在曹操強勢之下,公孫康只能暫時表示臣服,後接受曹操授予的襄平侯、左將軍。不過,當曹操把視野投向南方後,公孫康也明顯活躍了。約公元209年,公孫康利用高句麗山上王伊夷模與其兄不和,大破高句麗軍,攻陷高句麗都城,迫使伊夷模將都城遷到丸都。後來,公孫康又分樂浪郡屯有縣以南荒地為帶方郡,派遣公孫模、張敞等收集遺民,興兵討伐韓濊,由此樂浪、帶方也興盛起來。公孫康在用武力壓服三韓的同時,也效法父親的和親收服政策,將宗女嫁給馬韓中最有勢力的百濟,於是百濟成為公孫氏屬國。設立帶方郡後,公孫氏在東北亞的影響達到了極限,此後朝鮮半島南部的三韓各國及在今九州北部的倭各國(分屬邪馬臺女王國)都附屬於帶方郡,所有向公孫氏的朝貢都由帶方太守負責。到此時為止,濊貊成為化內之地,夫餘、三韓、倭都歸附,高句麗、烏桓皆破敗,公孫氏之威東北亞諸國無敢抗者。而且公孫氏數世領有遼東,天子以為其絕域,委以海外之事,於是便隔斷東夷,完全切斷了中土與各國聯絡,獨斷於遼東。這樣,公孫氏復有各國為砝碼,不懼中土王朝的威脅。
可能有人會感到困惑,遼東蠻荒之地,僅遼東、玄菟、樂浪、帶方四郡,怎麼能夠成為東北亞的霸主,三韓、倭、夫餘各國的宗主。事實上,公孫氏領地此時已經頗具根基。《後漢書》《郡國志》記順帝永和五年(公元140年)遼東、玄菟、樂浪(含後來的帶方)諸郡戶口數:遼東郡戶六萬四千一百五十八,口八萬一千七百一十四(w案:口數誤,以一戶五口記,當在三十二萬口左右,有《晉書》《宣帝紀》謂司馬懿平遼東時&ldo;收戶四萬,口三十餘萬&rdo;為證,此口數當脫去&ldo;二十&rdo;,為二十八萬餘);玄菟郡戶一千五百九十四,口四萬三千一百六十三(w案:戶數誤,&ldo;一千&rdo;當為&ldo;一萬&rdo;);樂浪郡:戶六萬一千四百九十二,口二十五萬七千五十。共合計近六十萬口。公孫氏雄張海東時戶口必更多:一方面、有自然增長,依中國古代數千年的規律年增長率約012,從永和五年至建安十五年即公元210年,可增長87,即約五萬餘口;次一方面、中原紛亂,士大夫及流民自然會流入相對中原安定的遼東,也會增加數萬口;再一方面、公孫康等攻擊周邊小國,迫使舊民復出並搶掠異族為奴,也增加了人口。如《三國志》《魏志》《東夷傳》載&ldo;拔奇怨為兄而不得立,與涓奴加各將下戶三萬餘口詣康降,還住沸流水。&rdo;綜合來看,至襄平城破前,公孫氏所領當超過六十萬口,甚或到達七十萬口。再依照當時約略一比十的軍民比例,公孫氏可以調動的軍隊也有六七萬之眾。
觀看同期各國的狀況,蜀漢被魏國滅亡時也就&ldo;口九十四萬,帶甲將士十萬二千&rdo;,吳國滅亡時&ldo;兵二十三萬,男女口二百三十萬&rdo;。相比於吳蜀兩國,公孫氏領地確實要小些,但是也決不弱太多,至少可以認為是同一量級的。當時高句麗僅三萬戶;沃沮五千戶;濊二萬戶;馬韓五十餘國&ldo;大國萬餘家,小國數千家,總十餘萬戶&rdo;;&ldo;弁、辰韓合二十四國,大國四五千家,小國六七百家,總四五萬戶&rdo;;倭人少則千餘戶,至多邪馬臺國也僅七萬戶,總計在十五萬戶,但國家結構鬆散;僅夫餘八萬戶,較各國為多。在這種東北亞充滿了小國的形勢下,公孫氏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