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 (第1/2頁)
暢然天地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江南水鄉,王家村。
此地是王金桂的故鄉。王家村的村民世代從事養蠶織絲之業,其中不乏技藝高超的繡娘。周家繡莊前些年在經營不善的情況下還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佔據一席之地,也是得益於此地供應的優秀原材料和技術人才。
來自王家村的王金蟾,初入周家大門之時只是個十歲出頭的婢女。如今在盛京大族葉家的支援下竟然是翻身做了周家的主人。王金桂在發達後也沒有忘記這片曾給她帶來苦難的故土。周家繡莊如今發展得蒸蒸日上,王家村也受益頗多。來自王家村的眾多人才也在王金桂的支援之下,在地主老爺的產業中拿到了相當的話語權。
王金桂的親妹王金蟾便是其中之一。因這小妹頗為聰明,又跟著自家長姐辦事多年,王金桂便安排她做了江南繡莊的掌事。此女年近三十,穿著富麗,渾身散發出屬於上位者的氣度。只是偏為黝黑的膚色和粗糙的面板卻依舊能讓人看出她並非出自富足的家庭。她的長相還算秀麗,可一雙三白眼吊眼梢卻為她的面相平添幾分刻薄。
與自己那和和氣氣的姐姐不同,王金蟾此人行事頗為潑辣,也有幾分手段和心計,新官上任燒了三把火便將手下的人皆治得服服帖帖了。
今日她將身子倚靠在軟墊裡,翹著二郎腿一邊翻閱著桌上的賬本,一邊聽著底下人彙報有關於“白疊”與步黎族的相關事宜。
“兩年前的松江府,有個婦人自珠崖回到了自己的家鄉。”下面的人一絲不苟地交代道:“這個婦人自稱‘黃婆’,三十年前她被收為童養媳,卻經常遭到婆家毆打辱罵。有一日婆家將她關在柴房,她實在無法忍受當時的生活,便掀開了茅草屋頂逃走了。”
“之後她一路向南流浪,最後渡海來到了名為珠崖群島。在那裡,她被隱世不出的步黎族人接納。”
“我們不知道她在那裡度過了怎樣的生活,唯一能夠確認的是步黎族人對她很好,還教給了她白疊的種植與紡織技術。而今過了不惑之年,她思鄉之心愈發難以抑制,便離開了珠崖回到江南,並傳授當地人步黎族的紡織技術。”
黃金蟾這才從賬本中抬起頭來,神色認真地詢問道:“你說的紡織技術,到底是什麼?說的具體一點。”
手下此時也是難掩激動的表情和神色:“她帶回了錯紗、配色、綜線、挈花等紡織技術,還和當地的木工師傅一起搭造了去籽攪車,彈棉椎弓,三錠腳踏紡紗車!”
在聽到“去籽攪車,彈棉椎弓,三錠腳踏紡紗車”這幾個詞語後,黃金蟾只覺得自己的大腦“轟”的一下炸開了。
與自幼便被送至周氏大族做婢女的姐姐不同,王金蟾十多歲便嫁給了一個行腳商為妻,少年時更是跟隨著丈夫走南闖北,見多識廣。王金桂對“白疊”這種作物一無所知,但是王金蟾卻是見過它的。這種作物確實如葉大小姐描述的一般質地輕盈、潔白如雪。在珠崖群島及南方一些小部族和個別村落中也有種植。這種作物所紡織而成的絲線確實比木棉更加柔軟也更富有韌性。
但王金蟾也很清楚,在當今的盛國,這種作物的紡織技術普遍十分低下。她所瞭解的棉紡織技術並無踏車、椎弓之制,加工棉花需要以手剖去子,線弦竹弧置於案間振掉成劑。且使用的紡車皆是單錠手搖紡車,功效很低,要三四個人紡紗才能供上一架織布機的需要。
而手下提到的“去籽攪車,彈棉椎弓,三錠腳踏紡紗車”,在王金蟾耳中有如天方夜譚!她第一反應是不敢相信,但是跟了她那麼多年的親信絕對不會對她撒謊。倘若這位黃婆真的為江南帶來了這樣先進技術...
王金蟾起身快步走向門口,對下屬吩咐道:“為我備車,我要去松江府!我要用自己的雙眼,親自去黃婆那裡探探虛實!”
半晌之後,一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