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阿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李三夫婦正式在西正陽鎮安頓下來了。
西正陽東街的鐵匠鋪重新開張了,這訊息不脛而走。
西正陽的東西街鐵匠暗中較勁,最後雙雙撤鋪遠走他鄉,把個西正陽的鐵匠行業平白毀掉。
從此好多年都成空白。雖然鎮上新添了兩家鐵器店,專賣成品,但還是給人們的生活帶來諸多不便。
這是因為這些個成品遠遠滿足不了人們的需求。主要還是存在質量方面的問題。
西正陽東街的鐵匠鋪是重新開張了,但是人們依然擔心,西正陽東街的鐵匠鋪會不會開得持久?
原因很簡單,西正陽鎮東西街劉姓、諸葛姓內鬥由來已久,雖事隔多年,但一家恢復,另家會不會忌恨?
不過後來人們終於知道,在西正陽東街重新開張鐵匠鋪的並不是劉姓,也不是諸葛姓,乃是一外姓一一李姓。鐵匠鋪就叫“李記鐵匠鋪”。
而且據說這李記老闆是壽縣人,與當今壽縣縣長還是“絲瓜親戚”1。
隨著時間的推移,各種資訊在坊間傳來傳去,倒是蠻熱鬧。而這些資訊有些是實實在在的,有些可能是捕風捉影。
比如說“李記鐵匠鋪”是夫妻鋪,夫妻都會打鐵,且都是打鐵師傅。夫妻二人打鐵的技術不分伯仲,這在西正陽也算是佳話一則!
比如說李記鐵匠鋪那個女掌櫃,不僅打鐵技術好,人也長得標緻!人們說,如果不打鐵,那其實就是美西施一個!
這些都是親眼看得見的。這也是對“李記鐵匠鋪”的讚譽。
有了這些資訊傳播,“李記鐵匠鋪”的生意日漸紅火。人們紛至沓來,不管是逢圩日還是不逢圩日,鐵匠鋪門口總是人影憧憧,絡繹不絕。
據說,這往來不息的人並非全是顧客,很大一部分純粹是來一睹老闆娘的芳容一一有些是藉著要打鐵器而來,有些卻是明目張膽的來囉!
但也有負面的資訊。
比如說那個與壽縣縣長是“絲瓜之親”的說法就站不住腳。你想哈,既是與縣長是親戚,那為啥在壽縣不好謀生,非要到潁上縣來謀生吶?!
自然引得人們的猜測。
於是有人說,李氏夫婦是逃難來的。你沒看他們說話,根本不是我們淮河人。嘰哩呱啦,連說帶比劃才能聽清。
關於這一點,本書有關章節曾經介紹過:這淮河兩岸人,雖然地理環境相似,但語言環境卻不同。
簡單些說,東西正陽的人說話受河南人的影響多些,屬於皖西語系;而壽縣人說話受山東人的影響多些,屬淮南語系。
“逃難”說還不一定產生負面,這年頭,災難漣漣,有幾個不處在逃難之中?除非那些達官貴人,土豪劣紳!
但這裡的“逃難”,更有另一層含義,那就是與“落難”同義。
李氏夫婦在家鄉得罪了權貴,為躲避報復,遂踏上的“逃難”之旅。
而且這種“落難”,連縣長親戚都愛莫能助!實際上李氏夫婦皆屬背井離鄉之人!
這樣的人還是值得同情的!
還有,李氏夫婦的鐵器真的打得好:美觀大方,經久耐用。
比如說同是一把鍋鏟,有的人打得笨裡笨氣不說,使用起來還非常不靈話,容易“翻跟斗”。
而李記鍋鏟,輕巧靈便,結實耐用。
再比如菜刀,有的人打得較美觀,可是常生鏽,不鋒利,真正是“看得漂亮用得窩囊”!
而李記菜刀,不管是什麼用途的刀,都是既美觀又鋒利,且經久耐用。
貨比三家。李記鐵器深受人們的歡迎和喜愛!
有了這種種因素,李氏夫婦在西正陽就有了好的口碑。
閒話少說。我們還是來聊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