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始之前 (第1/2頁)
兩隻拳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大天蓋地,地有群山爭近天。天與地各生出一脈靈氣,一者沉下,一者騰上。兩脈靈氣相合,可滋生靈。只是近了地,就天氣稀。近了天,又地氣薄。唯有那朝天的山巔,處在天地之間,兩脈靈氣不濃不淡,又相合最多,反倒最養。所以世間不論凡物還是妖仙,都想著法的聚集於山,縱是擠不進山巔,也要拼命留在山腰,哪怕窩在山腳也行,總歸能有個念想盼頭。可生靈億兆,山卻只有那些,可怎麼辦?互相爭嘛。
要問天底下有幾座山,沒人說得清。天在不停地轉,地在不停地動。按書載、口傳,隔個幾百年就有小丘隆塌,隔個幾千年就有大山聳垮。所以,以前存在的,現在也許不存在了。現在存在的,指不定以後哪天也不存在了。人也好,門派也罷,都是這樣。
群山之中有這麼一座山,名叫獨立山。為什麼叫這名兒?按人間的說法,因為此山太高,周圍的山跟它一比,就如同小丘陵一樣。飛在天上的神仙遠遠望去,好像一塊大陸上就這麼一座山獨自矗立,很是顯眼,所有就有了獨立山這名兒。山歸了個大門派,名叫十星派。為什麼叫這名兒?沒人知道。只知道這門派有個怪處,凡事兒喜歡講就個一分為二,連門旗都不例外。五彩的旗面印著十顆星星圍成一圈,一半白來一半黑。
山頂自然住著大小神仙仙和他們的入室弟子們,山腰則擠滿了道行各有深淺的一般弟子,至於山腳下就都是平頭百姓,有種地打漁的,就圖個肚飽,有練氣築基的,想求個長生,最好能登個仙,大小都行。
百姓中有一戶姓戌的人家,養了一個大小子,名喚戌甲。也不知道父母為何給起了這麼個怪名兒,周圍的人都不愛叫。因這小子瘦臉寬額,顱頂分往兩側凸出,相貌甚奇,再加上平日好吃須糖,旁人索性給他起了個混名兒,叫小龍鬚。
這戌甲長到十六歲,託祖上餘蔭,家中也使了財貨。一個小仙答應收他做個記名弟子,傳些入門功法。因為山中各小仙往上十幾代,都是左右門派的大仙,所以哪怕只做個小仙的記名弟子,也算跟山頂牽上了一根線。當然,僅憑一根細線,肯定上不了山頂,成不了仙。不過嘛,到底家境不差,吃喝不愁,冷暖不懼,戌甲每日只管練功就是,別事都用不著操心。又過了兩年,小仙下山視察弟子們的學業。見戌甲已頗納了些靈氣,雖多未混一,卻也比常人強上許多,便帶他上山見了自家上一輩的仙師。仙師看出戌甲確有些天賦,便令小仙多多督促,亦可酌情再傳些功法。
自山上下來,戌甲每日練功更勤,你道這是為何?因仙師勉勵之故?非也!非也!只因見識過了山巔仙境,身心極嚮往之,恨不能早日離了人世。又過了幾年,功力更深,打坐之時,周身已然可見淡紫氤氳。小仙知此時功力已足,便令戌甲辭了父母,隨他上山修習築基之法。二人駕雲升上山腰,尋了一處小屋,要戌甲暫且住下,小仙自上山頂求旨。
前次匆忙上山,又有眾仙師在旁,拘束得很。這回可以獨處,當然要好好逛上一逛。便不急著繼續練功,收拾了一下就獨自出門去了。話說這山腰之地,不似山頂那般縹緲無垢,眼及之象反而規整肅穆。從屋旁小巷出來,就是一條寬敞大路。戌甲一路施了剛學不久的路標之術,不怕迷路難歸,就沿著大路邊走邊看。其實四周建築形制高矮與山腳並無大差異,更乾淨些,但就是瞧著氣派。路上往來行人不少,多半是步行。也見著幾個飛行的,或是乘仙器,或是騎異獸,有些扎眼。行人各有各相,有獨有群,有笑有愁。只是衣物多相類似,走了一大段路,就見著略略三四種版型花樣,自己這樣的身著反而顯得很特別。
也不知走了多遠,忽見前側有一屋大房子。走近一看,房子竟有好幾層,一樓大門橫掛著匾額,上書《修仙百貨辛層玄武店》。
戌甲心裡想著:“店名可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