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揚名 (第3/4頁)
肉末大茄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諸多版本,如《詩》就有《魯詩》、《齊詩》、《韓詩》。
後魯恭王於孔子故宅壁間尋得殘留古籍,以及民間有志之士冒死留存的部分,以先秦大篆記載,便是古文經,如《詩》中的《毛詩》。
今文經為東漢官學,由世家大族代代相傳,又被稱為家學。
古文經分佈則更為廣泛,朝堂和民間都有人研習,如馬融、盧植便是代表。
而孫乾口中的鄭師,則是兼採古、今文經兩家學說的經學大儒鄭玄。
“鄭師聽聞少君之事,正與我等授課,他停下後行讖緯,得讖語:勿曰一木,不可為林,日月交替,百姓將興。”孫乾接著說道。
讖緯之學自古有之,最為知名的,當屬秦末時的“忘秦者胡也”,當時秦始皇的理解以為說的是北方的匈奴,即胡人,於是便修建萬里長城,不曾想“胡”指的是胡亥。
漢代以經學治國,讖緯之學更加興盛。
鄭玄作為經學大師,自然也會讖緯之術。
他這句讖語的字面意思:不要說一根木頭不可以成長為一片森林,太陽和月亮往復交替,百姓將要因此興起。
但讖語從來不單單指字面意思,勿曰一木組合在一起便是楊,日月便是明,說的就是楊明。
所以也可以解為楊明興起,百姓會因此而興盛。
這和楊明為百姓而誅殺王甫呼應。
當然,它或許還可以解為其他意思,不過此時只能解成這樣。
楊明聽完自然愈發開心,此並非一句讖語之事,而是此事本身。
這就好比許劭評曹操之“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這是助他揚名!
“依乾拙見,少君若能拜鄭師為師,再有此番事蹟,他日位及三公亦不是不能。”看到楊明反應,孫乾接著又說道。
楊明點了點頭。
他並非有意三公,而是這確實會在日後給到他諸多幫助。
且孫乾句句戳人心坎,他很難不同意。
“如此,便勞煩公祐,我不日當往東萊赴約。”楊明拱手說道。
……
翌日為四月辛亥,天子下詔,在押囚犯尚未判決者,允許繳納縑帛贖罪。
楊氏在為楊明繳納一筆數額巨大的縑帛之後,楊明得以出獄。
楊明走出廷尉詔獄的這一天,整個詔獄外交通不暢,道路兩旁盡是前來迎接之士人。
從詔獄外持續了一月的長龍便知,楊明當街誅殺王甫,已是名揚四海。
且關鍵是,他活著走了出來!
須知自桓帝開始,士人與宦官鬥爭,引發兩次黨錮之禍,均以士人失敗告終,無數士人死於詔獄之中。
去歲永昌太守曹鸞上書為“黨人”鳴冤,更是使得靈帝下詔,凡黨人門生、故吏、父子、兄弟中任官者一律罷免,禁錮終身,並牽連五族,士人被打壓到谷底。
所以此刻,楊明誅殺王甫且活著走出詔獄對士人的意義可想而知。
這是士人唯一的一次勝利,也是空前的一次反擊!
三公中楊賜、劉寬在場,九卿也來了四人,且有百姓自帶鑼鼓。
楊明自詔獄出,一時間鑼鼓喧天,歡呼四起,此等排場,東漢一朝聞所未聞。
楊明望著眼前場景也是心潮澎湃。
穿越八載,他終於邁出了爭霸之路的第一步!
而且,是堅實的一步,就如同建造一幢摩天大廈,他為自己打下了無比堅實的地基。
這一路他走了很久,一直到穿過人群上了馬車,他的心情才漸漸平復下來。
馬車自大道而回,在一處小巷停留,接著便繼續前行。
楊明此時已經在巷子裡換了馬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