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頁 (第1/2頁)
班布林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二十四歲的拜住,不但成為帝國首相,而且是獨相,貨真價實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除了對皇帝知遇之恩的感激,還有著如山的重負。
地位越高責任越大,拜住高處不勝寒,成為中書右丞相後,立即奏請&ldo;召用致仕老臣,優其祿秩,議事中書&rdo;,啟用仁宗朝老臣張珪為中書平章政事,並按照&ldo;不次用才&rdo; 的標準,在幾個月內,將世祖老臣吳元珪、王約、韓從益、趙居信、吳澄、王結等人召回大都,擢任為集賢、翰林院及中書官職。
這些人都是飽學儒士,很多都是在世祖朝便身居高位的官員,他們的復出,給了英宗和拜住極為強有力的支援。
如吳元珪,字君璋,廣平人(今屬河北邯鄲)。世祖朝任樞密都事。被召回大都後任命為知中書省事。他向英宗上書陳列軍民之政十餘事,件件直指時弊,也成為英宗日後改革的範本,如&ldo;諸王近侍,不可幹軍政;管軍官吏,不可漁取軍戶;軍官之材者,當遷其職;有司賦役,當務均一,而軍民不可有所偏;軍官襲職,惟傳嫡嗣,而支庶不可有所亂&rdo; 等等。
如王約,字彥博,祖籍河南開封,後遷徙河北真定。在世祖朝任翰林國史院編修,後任中書、詹事、集賢大學士,歷經世祖、成宗、武宗、仁宗四朝,主要負責起草詔書、文誥,對於朝廷法令、地方政令、判例循規都瞭如指掌。仁宗在位時對其極為尊重,對他以字相稱,並告諭群臣:&ldo;事未經王彥博議者,勿啟。&rdo;在被拜住請旨啟用後,復拜集賢大學士,商議中書省事,參與了《大元通制》的編纂發行。為英宗朝確立法制有很大貢獻。
而王約在參政期間,還做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延續了一個國家的國祚,也避免了邊境的擾亂。
是時,大元朝廷有廢黜高麗王國,將之改為三韓行省的奏議。英宗命中書雜議。王約上奏道:&ldo;高麗去京師四千裡,地瘠民貧,夷俗雜尚,非中原比,萬一梗化,疲力治之,非幸事也,不如守祖宗舊制。&rdo;拜住認為有理,奏議也就不了了之。高麗人聽說後,將王約的畫像請到高麗,立生祠供奉,感嘆道:&ldo;不絕國祀者,王公也。&rdo;
要不是王約,真要廢了高麗王國,可想而知必定會遭到高麗人的反抗,將一個恭順之國逼成久戰之地,於國於民都毫無好處。王約不但救了高麗,也救了可能因此作戰喪命的元朝將士。
還有王結,字儀伯,易州定興人。仁宗朝任集賢直學士,後歷任順德路、揚州、東昌路總管,在任上教民務農興學、治理水患,都很有成效。被擢拔為參議中書省事後,作為官場前輩,對拜住勸諫道:&ldo;為相之道,當正己以正君,正君以正天下;除惡不可猶豫,猶豫恐生它變;服用不可奢僣,奢僣則害及於身。&rdo;
這三句話都是金玉良言,拜住虛心的接受了第一和第三句,相當稱職的履行了丞相的使命,但對第二句&ldo;除惡不可猶豫,猶豫恐生它變&rdo;,卻未能貫徹到底。
從至治二年十一月起,英宗便罷世祖以後所置官,&ldo;銳然減罷崇祥、福壽院之屬十有三署,徽政院斷事官、江淮財賦之屬六十餘署&rdo; ,將答己、鐵木迭兒主政時的官署全部取締,官員就地罷免。十二月,重新提起鐵木迭兒生前的&ldo;司徒劉夔私買失業之田&rdo;的案子,將當時未能處置的鐵木迭兒之子,宣政院使八里吉思處死,並誅殺同案犯同僉宣政院事囊加臺,而將鐵木迭兒另一兒子治書侍御史鎖南罷官。
以英宗和拜住看來,鐵木迭兒的黨羽,至此應該是消滅殆盡了。可是他們都忘記了一個人,那便是英宗的大舅哥,鐵失。
鐵失可算是除拜住之外英宗最信任的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