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頁 (第1/2頁)
班布林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可是,無論是蒙哥汗還是以阿里不哥為代表的蒙古其他貴族,對忽必烈的種種作為都十分不滿。他要想沒有流血和爭鬥來達成自己的目標,只能是一種妄想。後面的路雖不算很漫長,卻也充滿著艱辛和危險。
以後人的&ldo;後見之明&rdo;,認為忽必烈選擇漢化是理所當然,進入中原,被漢文明所包圍,不漢化又怎麼樣呢?
實則不然,蒙古與在其之前的契丹、女真以及其後的滿族不同,後三者南下前長期附塞居住,與農業社會有較多接觸,對漢文明也有或深或淺的瞭解,蒙古人對農業文明幾乎全無接觸,對漢文明也沒什麼體會。
當今世界,武力的強大與文明的發展相輔相成,越是文明的國家,科技發達,武力也就可以獨步世界。而13、14世紀的地球上,越是文明的國家越是因為其文明導致政治力量、社會力量以及軍事力量互相掣肘從而變得軟弱,文明的優勢根本無從體現。此時的蒙古從成吉思汗開始,四處攻伐,天下無敵,不會因為文明的落後而有自卑感,無論漢文明還是西方的伊斯蘭文明、基督教文明對他們來說至多隻有&ldo;器物&rdo;上的可取之處,而絕無意識形態和政治架構方面的學習必要。在有著全世界最強大武力的民族,很難願意向被自己征服的民族學習的。
成吉思汗的子孫們,無論勇猛也好、庸碌也好,無不認為蒙古傳統是最好的,祖先留下的扎撒和箴言便是金科玉律,莫說&ldo;漢化&rdo;,就是稍有不遵都是犯罪。窩闊臺汗、貴由汗、蒙哥汗以及諸多貴族均是如此。在這樣的環境下能夠看到帝國日後的統治重點以及認為帝國需要改變統治方式,並在潛邸時便慢慢做著準備,這樣的勇氣和眼光是極為難得的。
孫中山先生曾說過,人分為三種型別,先知先覺、後知後覺、不知不覺。忽必烈在當時的蒙古貴族中無疑算是先知先覺者,他已看出從窩闊臺汗時代開始,蒙古傳統的種種制度已經不適合統治一個如此巨大的帝國,要想使輝煌繼續,必須要有其他的方式。那麼,已經統治了中原的蒙古人,走向漢化,也就是必由之路。
蒙古帝國崩潰後各自為政的其他汗國最終也走上了向統治地主體文明學習的道路,但相對於忽必烈,都只能算是&ldo;後知後覺&rdo;,北亞和東歐的金帳汗國在傳到第七代可汗月即別汗時才確定伊斯蘭教為國教;中亞的察合臺汗國直到1346年分裂之後,統治東部的禿黑魯帖木爾汗才宣佈皈依伊斯蘭教;西亞的伊兒汗國也是在傳了六代可汗之後,才出現了合贊汗進行伊斯蘭化的大改革。至於堅持蒙古傳統的海都、阿里不哥,便要算是&ldo;不知不覺&rdo;了。
當然,忽必烈的&ldo;先知先覺&rdo;鮮克有終,以至於元朝最終也沒能成為北魏或是清那樣的朝代,卻又是後話了。
兄弟鬩於牆(上)‐‐忽必烈與蒙哥汗的暗鬥
任何朝代的帝王,都希望繼承者能夠&ldo;甚肖朕躬&rdo;。這是一種渴望讓自己的功業能夠在後人身上繼續發揚光大的期盼。而繼成吉思汗之後的蒙古可汗,要說最&ldo;肖&rdo;他的,恐怕要算兩代之後的蒙哥汗了。
窩闊臺汗能力上並不遜色於父親,在位期間,確定賦稅制度,修建和林城,派遣&ldo;長子西征&rdo;直抵多瑙河,並最終滅亡了世仇金朝。但相對父親的剛猛雄峻,卻顯得軟化了很多,時人評價他&ldo;天容睟表,一類釋迦真象,仁厚有餘,言辭極寡,服御簡素,不尚華飾,委任大臣,略無疑二,性頗樂飲。及御下聽政,不易常度。當時,政歸臺閣,朝野歡娛,前後十年,號稱廓廓無事&rdo; 。因為嗜酒和濫賞,使得取得的功業被很大程度的抵消了。嗜酒不用說,窩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