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加以凌遲鑄跪像 (第1/3頁)
楓渡清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隨你怎麼想!”
張冕哂然一笑,然後看向賈知禮道:“我只知道,正如這位章先生所言,只論君臣不論華夷,我北方百姓也沒好過到哪裡去,甚至我北方普通士子也沒好過到哪裡去!”
“所以,如果北方士民百姓也沒好過到哪裡去,那堅守此禮還有什麼意義?”
“與其如此,不如順應有德者。”
“至少,眼下這支義軍是真的把南人百姓當人看,所以我在來的路上能看見安民告示,能看見軍士發糧賑濟百姓的情況,甚至還看見軍士幫助老幼的情況。”
“此真可謂仁者之師!”
“哪裡像我們這些人,說是守禮施仁,結果做的卻都不是不義之事,不把南人當人看,也沒把北人當人看,廟堂之上,朋比為奸,鄉野之中,兵惡如匪!”
賈知禮只啐了張冕一口:“你辜負皇恩,有悖聖德!”
章誠對此微微一笑。
對於這些官紳在聽了他的話後會有不同的反應這事,章誠倒也沒有多感到奇怪。
因為他知道,一個階級的本身固然是反動的,但並不是說這個階級的具體某個人就是反動的,這個世界上的確有背叛階級的人。
從古至今都有。
只是章誠不知道張冕是真的因為聽了自己對朱元璋說要重建華夷之禮的改禮主張話就決定降順義軍,還是為儲存性命而做的一時權宜之計,乃至是想趁機加入義軍進而破壞義軍內部的團結度。
章誠更願意相信後者。
當然,或許兩者皆有。
即這張冕可能既有貪生的原因也有內心承認如今之禮教讓華夏倒退的原因,畢竟人有時候的確就這麼複雜,既有高尚的想法也有齷齪的想法。
但無論如何,章誠現在都很願意看見有官紳儒士願意支援自己的主張,尤其是北方的官紳儒士,這樣既可以向朱元璋進一步佐證自己說的天下官紳的確皆非一條心的觀點,也可以佐證他所提的主張,的確還是順應這個時代的社會演變趨勢。
朱元璋見張冕受章誠之言的啟發而願意投降歸順,便也很是高興地頷首。
雖然他也和章誠一樣,並沒有完全相信張冕,但這也還是讓他願意相信自己和章誠所信仰的主張的確是順應天下人心的,所以能夠讓眼前的張冕願意跟著附和,還揭元廷的短,言元廷北方的百姓也沒被善待到哪裡去。
“還有沒有要降的?”
緊接著。
朱元璋沉著臉又問了其他被俘元廷官員一句。
千戶趙祿這時喊道:“罪將願意棄暗投明,還請將軍收留!”
“罪員也願意降,以從大義!”
“罪員也甘願降順義軍。”
……
一時。
其他元廷官僚紛紛跟著表示願意投降,包括一些蒙人和色目人出身的官員。
真正願意為元廷殉節的官僚相對而言其實還是少數。
這也不奇怪。
從來真正不怕死、真正願意踐行理念的人就是少數人。
只是在龐大的人口基數面前,會顯得一些願意殉節盡忠的人很多而已。
“儒門之人,豈能降賊!”
而現在,在章誠和朱元璋面前的這些元廷被俘官僚,除賈知禮外,還是有其他官僚不願意降的。
譬如。
這時就有一任元廷樞密院院判,而因奉命來滁州視察被義軍於知州衙門俘虜的官員文謙就也這麼回了一句,且雙目憤恨地看著一眾要降順義軍的官員。
“上位,這些不肯降的胡元官僚,算是不願意棄暗投明,前罪便不能宥!”
章誠在一眾被俘的元廷官僚皆表態後,就看向幾個不願意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