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官紳更文明瞭 (第1/3頁)
楓渡清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湯和、花雲這些人最終還是進了滁州兵學接受訓教。
而知州衙門主持的考選也在這幾天順利進行。
許多寒門士子與任謙德、李夢庚、郭景祥這些官紳子弟也最終都參加了考選。
但讓章誠不得不承認的是,任謙德、李夢庚、郭景祥這些官紳子弟到底受到的教育和歷練機會更多,又在元廷任過官,能力上的確是不容置疑的,無論是掌故,還是地理亦或者算籌等方面,都考的不錯,乃至策論也很突出。
章誠也俱實向朱元璋說了這些人的能力突出點。
朱元璋聽後也還是選擇了起用任謙德這些為自己總管府參議,向自己提供政策之類指導與學問上的教授。
章誠對此倒也不擔心這些人成為朱元璋參議即朱元璋身邊謀士,會把朱元璋帶歪。
因為他敢隨時拆穿這些人。
而任謙德、李夢庚、郭景祥等官紳也在接下來很配合地讓自己家族做起善事來。
一是主動拿出田產給自己家廟設救嬰堂,作為專門養育孤幼的田產與慈善機構;
二是設立義學,對族中和親友子弟免費提供教育;
三是降低租子,對極困難的佃僕還免租一年。
同時。
這些官紳還以響應義軍為名,一起籌糧施粥賑濟流民。
之所以要一起籌糧,為的是表明自己家餘糧也不多,而為之前沒有積極賑濟找到一個藉口。
但無論如何,在章誠的帶動下,無論是義軍還是滁州城的原有官紳都提升了文明程度,開始扶危濟困,開始讓滁州城有了很多人情味。
滁州城也因此更加的欣欣向榮。
許多流民趕來這裡,使得這裡人口激增,商業也恢復的很快,猶如亂世中的一世外桃源。
當然。
如果說,義軍願意按照章誠的要求變得更文明,是因為他們作為底層本就只有進步的動力,已無墮落的空間,而也就願意主動按照章誠的規矩來變得更加文明的華,那滁州城的地主官紳變得更加文明則是被迫的,被逼成了這樣。
畢竟,滁州城地主們本質上的確是最反動的,所以,他們本能更喜歡奉比他們更反動的外來入侵為主子,這樣可以襯托的他們沒那麼壞,反而不怎麼喜歡被章誠改造後已經相對比他們更文明的義軍,因為這會讓他們顯不出更文明的形象來,也會被迫收斂起反動的本質。
因此。
他們是沒有動力去想著讓義軍強大起來的,他們只有把義軍搞砸的動力,進而讓將來為天下之主的人,比他們還反動為好。
反正對於他們而言,誰做天下之主都不重要,都是需要用他們的。
只是對百姓越壞的越好。
於是,任謙德就在一日陪著朱元璋便衣看滁州城的市井繁華情況時,對朱元璋說:
“上位,眼下進城賣糧賣布的百姓越來越多,但大量軍餉以糧布的方式發到市上,會造成糧價布價大跌,進而傷農啊。”
朱元璋聽後擰眉:“是嗎?”
“據聞,目前糧價已經較上個月跌了三成!”
任謙德回了一句,就道:
“所以,以下僚的意思,不如停發軍餉,只將抄家所得浮財分於將校即可。”
“這樣既能穩住軍心,也能避免傷農,還能將多餘糧布用來養更多的兵馬,進而以爭取早日奪取天下,結束亂世。”
同跟著一路的章誠聽後不由得問著任謙德:
“足下所說的是傷農,還是傷士紳?現在天下百姓,還有糧食嗎?”
“這個……”
任謙德一時語塞。
朱元璋這裡則點頭道:“是啊,正如章先生所言,現在天下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