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有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979年3月5日,中國政府宣佈:&ldo;自1979年3月5日開始,中國邊防部隊開始全部撤回中國境內。&rdo;3月16日,南集團部隊全部安全撤回中國境內。在1個月的作戰中,吳忠指揮南集團部隊轉戰越北山區,連克數城,殲滅越軍近萬人,勝利完成了上級賦予的任務。
尾聲:回國後,吳忠以豁達、坦然的心境,從容應對長達8年的審查,最終獲得了組織的理解和信任。1987年6月18日,經中央軍委批准,北京軍區黨委對吳忠做出最後結論:&ldo;經審查,吳忠同志1971年3月至1977年9月,在任北京衛戍區司令員、北京市委書記(分管政法)期間,沒有參與林彪、四人幫篡黨奪權的陰謀活動……吳忠同志在天安門事件中的錯誤,是執行問題。鑑於當時的歷史條件,經中央軍委批准,予以結論。
30對越作戰的中國戰俘
1979年3月16日下午,北京。中國外交部第三次「對越自衛還擊作戰」新聞發布會座無虛席。外長黃華與廣西、雲南前線指揮部通電話後,向中外媒體宣佈:參加這次邊境戰鬥的中國軍隊勝利完成作戰任務,已於當天全部撤回國內,「中國在越南從此已無一兵一卒」。
歷時28天的戰爭理論上就此結束,但事實上,中國的參戰官兵中仍有數百人下落不明。有的已流盡最後一滴血,長眠在亞熱帶的紅土地;有的因負傷或迷路未能趕上部隊,正在異國密林中遭受饑渴與恐懼的煎熬。而更多的失聯未歸者已被解除武裝,在越南人的槍口下痛苦而屈辱地度日,他們成了「戰俘」。中國解放軍官兵落入敵手早在這場戰爭前夕已有所聞。當時,一線部隊曾奉命派出偵察小組潛入越南境內蒐集敵情,有的小組就未能「全身而退」。最早的被俘者,據說是常駐廣西貴縣(今貴港市)的陸軍第123師偵察隊張姓軍醫。
戰爭在2月17日清晨終於爆發,第一波中國軍隊20多個陸軍師以排山倒海之勢撲向敵陣。越南為儲存實力,急令精銳部隊退避三舍,留在最前線抵抗的地方武裝、公安軍或民兵傷亡慘重。這種情勢使越方在戰爭初期難以俘獲中方人員。 3月2日,越北重鎮諒山失守,拱衛首都河內的門戶已被推開。中國若繼續揮師南進,紅河三角洲將無險可守。但解放軍卻奉命就此止步,北京隨即宣稱「達到了懲罰目的」,從即日起逐步撤軍。此時被越方捉到的中國戰俘尚不到40人,其中多數還是傷病員。相反地,中方俘獲的越南武裝人員卻有數千人之眾。
就在這時,中方的千軍萬馬中響起了一支莫名其妙的「即興曲」:從重慶開到廣西的第50軍,本來一直奉命按兵不動,擔任戰略預備隊。該軍官兵目睹出境作戰的部隊陸續回撤,邊境各地紛紛搭起凱旋門,歡迎殲敵英雄歸來,都感到臉上無光。於是,該軍一再向廣西前線指揮部請示,堅決要求讓部隊走出國門,到實戰環境鍛鍊。「前指」覺得戰事既已接近尾聲,料再無硬仗可打,遂同意50軍出境,任務是掩護友軍撤退。
第50軍確實是倉促上陣:有經驗的老兵多數已在戰前被抽調到參戰部隊,補充來的新兵入伍僅數月,訓練不足。有的連長還來不及認識本連戰士,有的連隊竟無一套完整的戰區地圖,有計程車兵出征時穿著塑膠涼鞋。但50軍全軍上下情緒亢奮,一心要出國走一趟、放幾槍,免得被人譏為「觀戰部隊」。輕敵浮躁往往與厄運同行。就在外長黃華宣佈撤軍完畢之前幾天,50軍第150師448團的兩個營,在離邊界不遠處遭遇前來襲擾的越軍部隊。夜暗中漫山遍野槍聲大作,該部發覺退路已被切斷,與友軍失去聯絡,頓時陣腳大亂。 448團團部下令各單位分散突圍,更造成戰鬥力嚴重削弱。結果,該團(尤其第二營)被熟悉環境的越軍分割包圍,大批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