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天策上將、特許天策府自置官屬就是李淵平衡三個兒子的第一步。隨後,李淵要做的就是繼續讓中立派李靖與太子駐軍在外,並在適當的時候,適當地為他們增加一點兵力。而李元霸那裡,李淵一時還拿不準他下一步將會怎樣。起兵造反?還是擁兵自重?……李淵只得小心留意,觀察事態發展。
李淵正在為就要解除因爭位引發的危機而歡喜,他並不在意李世民的言語中帶著詰責,
“哦,世民,為父召你回京確實是為了立你為太子,只是為父也沒有料到會有如此變數……若元霸與你同歸,那咱們還有三萬宮廷宿衛軍和五萬戍衛軍可以制約他的九千鐵騎,可如今……唉!”
李世民覺得胸中憋著一口氣,父親在催促自己回師長安的詔書中千般暗示,百般隱喻,好像此次回京就要立即易儲,搞得李世民也道此次回京必得太子之位,可沒料到結局竟是這樣!
既知不可得,何不作得漂亮一些?
“父皇!”李世民心中滿是悲憤,語氣卻是平靜,“既然此時不宜易儲,父皇可延後等待有利時機……孩兒覺得,所有一切當以不影響社稷穩定為要!”
“好!難得皇兒有此博大胸懷,”李淵讚道,“皇兒如此胸襟當得太子之位!為父答應你,只要哪一天朝廷能將局勢掌控,那一天就是皇兒登上太子位之時!……皇兒,如今四海之內已基本平定,你就留在京師好好養息一段時間吧!”
……
就在這次談話之後,作為暫緩易儲的交換條件,李淵特准秦王李世民在天策府開文學館,請四方精通文學、史籍的名士出任教席。李世民也的確有實力,在詔書發出當天便以天策府屬官杜如晦、記室房玄齡、虞世南、主簿李玄道、諮議典籤蘇勖、文學褚亮、姚思廉、參軍蔡允恭、薛元敬、顏相時、天策府從事中郎于志寧、軍諮祭酒蘇世長、記室薛收、倉曹李守素、國子助教陸德明、孔穎達、信都蓋文達、宋州總管府戶曹許敬宗共十八人,不辭原職兼任館內學士。十八學士輪流著每隔一天便來館內教學討論,而李世民在每次朝會之餘也會來到文學館中,與各位學士一道討論典籍,時常到了深夜才入睡。時天下人將他們稱為“十八學士”,大唐官員和學者對被選中者羨慕之極,稱之為“登瀛洲”。
**************
武德二年九月十八,大唐趙王李元霸率軍進入了原夏國京城洺州。同日,一騎快馬從洺州出,將趙王請在夏國故地設州、縣,並自請任州官的奏摺送向了京師長安。
不管朝廷答不答應自己的奏請,李元霸是鐵了心要在河北紮下根來。這兩年的經歷雖然讓他更清楚地看到了沙場征戰、朝堂傾軋的殘忍無情,可也讓他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其中的快樂……“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其樂無窮!”
面對即將接手過來的夏國故地,從公元2005年魂歸隋唐的李元霸最希望的就是在這裡建起一個民主的政權,他不想做皇帝。因為他清楚自己畢竟不是一個合格的政客。自己還不具備、也許一輩子都不會擁有一個優秀政治家應有的基本特性————冷靜得令人心寒,無情得有如鐵石心腸。
但是,回頭想想……在這時代裡實施民主,可行嗎?不要說實施民主,就是給這時代的人講演一下民主,只怕他們不是搖頭說不懂,就是被嚇跑,再要不然就是去報官……總之,能夠贊同、支援的恐怕千萬人中也沒有一個。為何?……民主,民主首先就是要革皇帝的命,徹底推翻皇帝的專政。這時代的百姓要讓他們造反,他們敢;可要是讓他們不立皇帝,而是由他們自己來掌握政權,只怕很難啊!強加超越這時代太多的東西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