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審判(二) (第1/3頁)
夜色下的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獸王饕餮犯境,附近城池本來應該在第一時間戒嚴,但是出於對兇獸的畏懼,縣令城主彷彿被血脈壓制,紛紛望風而逃,留下了一座又一座孤城,事情鬧大了之後,這些個官員迅速變得硬氣起來,在時局最為危險的情況下回來主持大局,忙得不亦樂乎,既要疏通水災,還要進行搜救,救援那些被洪水沖走的百姓,更要提防那頭沒有離開國土範圍的雷獸饕餮,同時象徵性的全城戒備,派兵巡邏。官員們一個個如芒在背,害怕朝廷追究責任,要知道棄城而逃等同於逃兵,要被處死的,但他們得到鄭國公的庇護,暫時沒有得到處罰,還可以陪著鄭國公一同遊街。
這一天是東陽國的光耀三年,鄭國公親自帶上戰爭罪犯與戰利品遊街,乘坐一輛攆車帶領邊境駐軍前進,路人終於如願以償見到了鄭國公,激動得眼淚直流,要知道他們為了見到鄭國公,不惜千里迢迢南下而來,這幾年他們頻頻聽到獸王犯境的訊息,害怕得拖家帶口而逃,但是最後總能化險為夷,因為邊境駐軍及時斬殺獸王,到了最後都是鄭國公的功勞。
邊境城池雖然時常被獸王轟炸襲擊,但是再往前,就是東陽國的腹地區域,獸王一般而言不會如此深入,一來這是邊境駐軍的底線,要是越過了這個底線,鄭國公想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都難,京城內的所有達官顯貴,會用最惡毒的詞語送給邊境駐軍,順便影射一下鄭國公,好讓皇帝知道鄭國公擁兵自重卻不辦正事,封疆大吏該換人了。
再就是獸王人生地不熟,往往在邊境區域晃盪一圈就會回去。
所以東陽國的腹地區域安如泰山,甚至從頭到尾都沒有見過一頭獸王,遭殃的僅僅只是邊境駐軍以及邊境百姓而已。
只不過邊境百姓大多已經遷移離開,因為鄭國公撤去繁雜手續,甚至就連城門都不允許關閉,所以搬遷幾乎沒有任何門檻,再加上北方的同胞發善心提供路費,鄭國公不曾剋扣一絲一毫,甚至還會拿自己的積蓄補助,僅是這三年離開邊境的男女就有數百萬之多,都對鄭國公感恩戴德,希望趁著這個機會當面感謝。
甚至有人在鄭國公的必經之路上放了一尊銅像,三丈之高,僅論價值,甚至勝過邊境上的一座豪宅,只不過被黑布遮著,顯得神神秘秘。等到鄭國公與邊境駐軍臨近時,四個男子以揭開聖旨般的神聖感扯去黑布,這尊銅像終於露出廬山真面目,是一個標準的將軍像,身姿挺拔,身披鎧甲,腳踩馬鐙,一手持長槍,一手扯住戰馬的韁繩,彷彿將要帶領千軍萬馬衝鋒陷陣;臉上的表情並不生硬,流露著沉穩與睿智,這位將軍在戰場上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風采,彷彿可以透過面部表情看到。
銅像底座上有七個大字:戰無不勝鄭國公!
鄭國公幽幽道:“一點都不像我,也對,打造銅像的人可能從來沒有見過我,只能參考我傳聞中的相貌,而且把我想得太年輕了,不過年輕也是一件好事,就是可惜這尊銅像沒有早點送。”
鄭國公點頭示意感謝,身後的邊境駐軍想要搬走銅像,但是群眾可不答應,“這尊銅像是要放在廟裡被供起來的,我們日後想起國公大人的好,也有個地方感謝。”
鄭國公笑著點頭,他已經很老了,好在穿常服顯年輕,所以在場之人都沒有想到鄭國公會是一個耄耋老人。
鄭國公被讚美之聲吞噬了,而身後的雷家聽到的只有責罵聲,一前一後形成鮮明對比。鄭國公來歷神秘,鮮少有人知道他的底細,有人說他活了幾百歲,是本朝太祖一朝的臣子,為東陽國的建國立下汗馬功勞,官方也從未否認過這個說法。
外人只知道東陽國將紫荒納入版圖以後,就由鄭國公擔任封疆大吏,此人在此之前籍籍無名,但是上位之後便節制數萬兵馬,位極人臣,不過治理邊境的幾十年都沒有拿得出手的政績,當然也沒有犯過大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