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落驚飛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此外,經過數代繁衍,內森·羅斯柴爾德的後裔們全然沒了企業家精神,面對倫敦虎視眈眈的競爭者實在是難堪大任,更不用說比肩他們的祖先。
戰爭結束後,羅斯柴爾德家族實質上也讓出了歐洲政府融資的主導者角色。
1931年後,國際金本位體系逐漸崩塌,原有業務建立在金本位上的羅斯柴爾德家族,每一次重振政府融資角色的嘗試都舉步維艱。
奧地利的羅斯柴爾德家族成員沒能預見希特勒的心狠手辣(這不怪這些成員),眼睜睜看著家族遺產被德國洗劫、沒收。
德國以290萬英鎊強制收購羅斯柴爾德位於捷克的一家鋼鐵廠,並且以戰爭為由不付任何現金。德國滅亡後,羅斯柴爾德在東歐的資產又被前蘇聯充公,實在是禍不單行。
二戰結束了,羅斯柴爾德家族又保持了一段一蹶不振的狀態。
紐約華爾街,大量的銀行、投資公司採取分股讓權的方式讓企業獲得持續發展的動力,也就是公司老闆會把一部分股權分給幹得好的經理,使其成為合夥人,但是羅斯柴爾德家族無動於衷。
吳軍博士在《浪潮之巔》裡隨手闢《貨幣戰爭》的謠時,也順帶提到:
歐美的大銀行,包括瑞士的瑞士聯合銀行、蘇黎世信貸、德意志銀行,以及美國的高盛、摩根斯坦利都紛紛上市,融得大量發展資金。
1960年,羅斯柴爾德家族傳統的影響力開始下降,家族終於迎來了第一位非家族成員的合夥人,合夥人數量限制逐漸增加到1967年的20名。
法國和英國的一些羅斯柴爾德家族男性成員不再恪守近親通婚的家族規定,與非猶太人結了婚。
不過總體上還是如尼爾·弗格森總結,與大多數金融公司相比,羅斯柴爾德集團的所有權和領導權仍然由主要家族成員共享。
1992年集團的領導者伊文利退休,就欽定了他的家族繼任者,因為他說要“像一個家族一樣工作“。
銀行羅斯柴爾德家族有一句古訓說:如果給我一個國家的貨幣發行權管理權,那麼法律是由誰制定並不重要。
總的來說,羅斯柴爾德家族是靠戰爭累積起來的鉅額財富。
只要爆發戰爭,羅斯柴爾德家族就為各國政府提供軍事貸款,即便該國打了敗仗也無所謂。
因為他們常以清償債務為理由獲得戰敗國礦業和鋼鐵的特許權,並透過開辦銀行和證券公司進一步壟斷該國的金融體系。
與張揚的美國資本主義不同,羅斯柴爾德家族行事低調,一般只有在讀歷史書的時候才能碰見他,羅斯柴爾德家族的銀行始終拒絕上市,這意味著他根本不用公佈年報。
多年來,他們一共在地球上投資了多少生意?賺了多少錢?只有家族核心成員才知道。
羅斯柴爾德家族也犯了幾次致命的錯誤,讓該家族的財富一度縮水。
第一個錯誤就是低估了美國的發展,撤走了在美國大部分的業務,失去了追隨美國發展的大好時機,還有就是希特勒迫害猶太人使得該家族蒙受巨大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