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 (第3/5頁)
不受約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其實也就是做些比油毛氈好一些的材料而已,但陸楊鎮的經濟就是從這個小玻璃鋼廠慢慢發展起來的,一直到1983年我被縣上調去搞開發區時,我們陸楊鎮的年收入已經達到了6800萬元。”宣炳龍自己這麼回憶說。
“萬元戶”是上世紀80年代初中國人非常向往的一個富裕目標。那時誰能當上“萬元戶”,絕對受人眼紅和尊敬。宣炳龍卻把全鄉的人都搞成了“萬元戶”,所以他很牛是自然的事。
宣炳龍這樣被調到縣上搞開發,這一干就是23年。宣炳龍因此也有了“宣開發”的美譽。“我是參與全國開發區建設中資歷最老的一個。”瘦削型的老宣,心直口快,卻是個典型的實幹家。由於他在對外經濟工作中的特殊敏銳力和豐富經驗,甚至連原國務院副總理*都對他極為尊重。宣炳龍被調到縣上搞開發後,從此成為吳克銓的得力助手和崑山開發區的元勳。
蔡長林和吳克銓從崑山大發展的戰略考慮,在1984年初就將一批年富力強的年輕幹部充實到鄉鎮一線去施展才華,其中有後來成為蘇州“園區王”的王金華。這是後話。
吳克銓和宣炳龍等人籌備開發區初期,條件十分艱苦不說,關鍵是小崑山搞開發區在當時是明顯的“違規”行為。因為上面明確指出辦開發區必須經過國家批准。當時國家已經批准14個國家級的開發區,崑山算老幾·國家怎麼可能批准它搞開發區呢·
吳克銓膽子大,說國家不讓搞,我們就自己悄悄幹。
有人說:“搞開發區光通路通電通水等基礎設施沒有幾個億的錢,想都別想。”
吳克銓說:“我們窮崑山搞開發區就是在做夢,不過我們這個夢是為了徹底改變窮崑山的面貌,讓老百姓能夠儘快富起來的美夢。” 。 想看書來
第18章崑山的稱王之路(11)
“這……這可能是白日做夢吧·”有人懷疑。
“只要是美夢,就是白日做又有什麼不可以的呢·”吳克銓是鐵了心地要幹。還有宣炳龍,也認為只要路子對頭,肯定能有所作為。
有人總認為縣委書記蔡長林思想保守一些,可蔡書記自從到日本訪問和到深圳、蛇口參觀後,思想比誰都超前。“深圳了不得啊,人家衛生間都有電話了!家家戶戶用上抽水馬桶了!”那時的縣委書記對深圳的現代化生活水平羨慕到如此地步。再看看小崑山,整個小縣城才4�1平方公里,6萬來人口,一條最漂亮的人民路2公里長,全縣城最寬的馬路只有12米,全縣城最高的樓是4層的縣委大樓。縣上沒有一輛小車,只有兩輛大巴車,剩下就是幾百輛三輪車。幾十萬人口的一個縣,一年財政收入不到6000萬元。那時蔡長林在縣三級幹部大會上第一次昂著頭高聲道:“比深圳、比蘇州其他縣市,我們崑山起步晚了,但起步晚不見得起點低。國家搞特區,我們能不能搞個工業小區呀·!”
崑山的第一個工業開發區,最初叫“工業小區”。
小區的名稱可以防止一些政治風險:既然叫小區,就是試驗著幹。幹好了,方向對了,就把“小”字拿掉,往大的方向幹。幹錯了,幹出毛病了,上面怪罪下來,就把“小區”收攏便是。
但即使如此,也有人說:“我們崑山工業小區不是國家批准的開發區,銀行不給貨款,你吳克銓咋辦·”
“那我們就自費搞開發區唄!”吳克銓似乎早已胸有成竹。其實吳克銓和崑山人在當時根本不知道“自費開發區”會給崑山以及他們個人在經濟和政治方面帶來哪些麻煩。簡單地說,當時的崑山人根本不知道此舉的天高地厚!
“當時崑山全縣一年的財政收入不足一個億,聽說我們要搞開發區光基礎設施就得幾千萬元,一些原來贊成搞開發區的人也站出來反對,有人甚至在公開場合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