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4/4頁)
不受約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材是大和大闔的鋼鐵大戶,一個貧窮的永聯村,從此錢生錢長,富裕之樹長青;“張家港精神”使秦振華滿身傳奇,解讀經濟實力的哲學思想,使他將一個名次排後的小市帶動得風生水起,而繼他發展的沈文榮,更以“王者之氣”,讓小小張家港的鋼鐵產業,名列全國第二。他的收買搬遷德國鋼鐵廠的沖天豪氣,使這個本是雙腳泥土的農民,成為舉世矚目的熱點人物……繁多的人物,我們無法在篇幅的限定內,一一列舉,但他們確實是個個光芒四射。當他們從各自的土地上頂天立地地站立起來,使全社會震驚,並目不暇接時,一個叫做“蘇南模式”的學術性的概括,將這些來自各路的英雄們,聚成一個“群像”——這是一個在經濟大潮中,不畏風浪、立於潮頭的隊伍。
於是,順著作者的筆觸,我們開始瞭解他們自古而積累至今的內裡。從“悶頭大發財”的集體理念,到智慧地破除桎梏,邁開雙腳,走自己的路,他們柔而韌的筋骨,是水鄉滋養的。而柔韌之中,裹纏了一種深刻的傳統文化——順勢而應變。他們似乎不叛逆、不背拗,但是,所有的“勢”,都是他們生存發展的契機和依賴,借了這一切之“勢”,他們從未停頓過,這正是他們應變拓展的勇與智,靠著這種聰慧過人的應變能力,他們走遍天下,無往不勝。由此,我們進一步觀察著他們的人生哲學。那種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的哲學之根,就彷彿深紮在這個美麗天堂的大地上,它枝蔓豐茂地養育了這個水鄉中所有的人。
於是,由人物形象的認識,我們追想到這些形象上所浸染的我們民族的傳統文化。又進而追想到,如今,當我們已在世界經濟政治中舉足輕重時,向世界闡釋我們的文化精華,已成為文學家們不能輕慢的責任。本書在作文學表述時,已注意到文化的闡釋與我們民族立於世界之林的相關。在書的扉頁上,作者題言的第一句話,就是“讓世界閱讀了一個古老民族堅守家園與渴望通達的歲月痕跡。”這是本書筆觸達及的終點,也是本書中蘇州人群像巍然矗立的意義所在。
三、作家激盪的赤子情懷,是全書的詩意抒情:
這部以思想性取勝的報告文學,由於作家演化為赤子形象,那情懷的激盪,使作品始終浸潤在詩意的抒情之中。
情在作者的筆尖,如欲滴之水。他可以大筆一揮,寫千年萬年前,水鄉澤國的蒼茫大氣;他又可以在白居易的“水天向晚碧沉沉”的美文之外,寫水城“湖”、“蕩”、“漾”有所區別的美景;他寫吳江,從名鎮同裡開筆,連排十五處有古代紮營定邦色彩的地名,又列舉太湖之濱十七處重鎮古村,一氣呵成,雖不附加華麗之詞,卻以其中的氣勢,使你浮想聯翩,並感受到作者為故鄉的自豪。
他在敘事中,常用“我故鄉”、“我們蘇州”的第一人稱,取代了本應第三人稱的敘事主體,把他的故鄉赤子的視角,轉移給你,讓你在他的赤子盛情之中,體味他寫的事件,和他奉獻給故鄉的不盡情意。
在第3章《“蘇”是一對父字之間的生命傳承》裡,他令人意外地敘寫了他和父親的相依、相對和相融。幼時搖櫓之苦,水路求生之艱,生死劫難之險,都在他和父親對苦難的記憶中,這一切最後的歸屬,是他依在父親懷中的溫暖感受;而父親在生命的最後時刻,能減少病痛、延緩生命的,竟是依著成年兒子寬厚的脊背。所有的記憶和預言,卻是父親的那句話:你是早晚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