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2/4頁)
不受約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人。作者對他們的描述,注意突出各自的業績和人格個性,其中不少的人物因此形象鮮活,令人難忘。“政策一落實,小布衫全出溼”,“社隊工業不姓資,治窮致富才性社”,這樣個性化的語言,使熟悉農村工作,思想解放,敢於任事,務實果敢的高德正的形象躍然紙上,而以江南的“東北漢”聚焦張家港精神的代表性人物秦振華,則把這一人物的獨特性給鮮明地呈現了出來。應該說,整體上敘寫蘇州30年改革開放發展史的大作品目前只有何建明的《我的天堂》,但與蘇州相關的各式文字文字還是不少。基於此,作者注意透過紮實的採訪,儘可能更多地挖掘歷史的細節,增加關於物件新的資訊,從而有效地提升讀者對於作品的閱讀興趣。如對中新合作建設蘇州工業園區一事,作者比較詳盡地敘述了事件發生發展波折迴環的全程,我最感興趣的是作品對其中有關的偶然性事由的插敘,和合作中對矛盾協調處理的細節。以上所言經濟與文化的融合寫作等三點,歸結為一點,即是作者注意了報告文學寫作過程中的“三度選擇”,從而使《我的天堂》在非虛構寫作的制式中,進取於史詩的書寫品格。
《我的天堂》相比於何建明其他國家敘事的作品,其個人性是極為突出的。作者在新蘇州“天堂”前以“我的”加以定語,可見其情感的取向與強度。這在我們看來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為蘇州是作者“我的故鄉,我的親人,我的生命,我的詩賦”。一般來說,報告文學是一種公共性寫作,作者的個人性更多地體現為寫作的個人風格,而不是在內容上刻意地植入。但《我的天堂》具有較多的個人內容,如序篇第三章“‘蘇’是一對父子之間的生命傳承”。這樣的內容配置,在國家敘事的總體框架中並沒有顯得突兀贅然,相反這種軟性的側筆,既烘托了“天堂”蘇州的獨特魅力,又使作品產生特殊的感人至深的情感力量,而這也是史詩性的書寫應該具有的要素。讀《我的天堂》,何建明以背讓病弱的父親背靠的情景,如同朱自清《背影》中的“背影”,作為一個“有意味的”生命形式,揮之不去。
(作者丁曉原,常熟理工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蘇州大學文學院博士生導師,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紀實文學委員會副主任,江蘇省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
田珍穎書評:美麗天堂的時代頌歌(1)
美麗天堂的時代頌歌
堅守與渴望的歲月記實
美麗天堂的神話與哲學
——讀何建明《我的天堂》 田珍穎
50萬字的報告文學《我的天堂》,沉甸甸地書寫了古城蘇州的古往今來,尤其是對近年來步伐鏗鏘之記實,讓你見識了蘇州人“鋼的堅硬與水的柔性”。掩卷品味,感慨萬端。探究全書的脈絡,有三點值得成文列舉:
一、多學科知識的自如運用,增加了作品主題的豐厚性:
何建明提倡報告文學作家的學者化。這一主張,對建設思想性為主體的報告文學的獨立品格,頗為有益。恩格斯在論述“戲劇的未來”時,明確為“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識到的歷史內容,同莎士比亞劇作情節的生動性和豐富性的完美的融合。”這一論斷,特別適應於報告文學的當今於未來。由此看來,使作品的主題得以最佳的表現,當是報告文學創作的第一。在本書中,努力用學者的思維,強化主題,是作者努力實踐的重要方面。
廣闊的歷史學的視角,從開篇貫穿至全書的結尾,並由歷史的鋪展,加入了地理、天文、人文及民俗等文化的筆墨,其匯合之勢如蘇州之水,滔滔流來,讓你眼見了“蘇”之金,“蘇”之理想和嚮往。筆觸遙起至公元前11世紀,自秦伯、仲雍建“勾吳”之文明之邦,到蘇州的第一個名字“子城”;以闔閭、夫差之治,到“臥薪嚐膽”的史實中,伍子胥成為這段歷史的光輝與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