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 (第4/5頁)
不受約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名道姓地說吳克銓是想把我們的崑山折騰光才開心,因為他反正不是崑山人。意思是我吳克銓成心不讓崑山人過好日子。那時我想拉開嗓門告訴大家說,搞開發區就是為了讓崑山人過上好日子,可大家並不相信我。所以我只能頂著頭皮往前衝,一直到幾年後開發區像模像樣了,縣上的財政直線上升後,大家才相信我的話是對的……”吳克銓在我採訪時笑談當年的艱難歲月。
因為是違規的“自費”開發,所以本應是一場轟轟烈烈的大開發運動在崑山只能是偷偷進行。這麼大的一塊麵積,想在那兒偷偷摸摸地幹驚天動地的事容易嗎·太不容易了!崑山人當年辦開發區就是這樣幹出來的。“偷偷摸摸”四個字裡包含了多少辛苦與艱鉅。
吳克銓出任總指揮。指揮部設在崑山的母親河婁江邊上,其實就是幾間小平房。不過它的斜對面是崑山首批與上海“戀愛成親”了的金星電視機分廠那雄偉高大而整齊的廠房。“將來我們這兒會有無數比金星廠更漂亮的廠房和辦公大樓。”吳總指揮用這樣的話鼓勵參與開發區的建設者和幹部們。
然而那些建設者們望著規劃圖上那密密麻麻的線條和眼前一片片長著莊稼的農田,似乎除了憧憬吳克銓說的那份“未來”之外,所感受到的是創業的艱辛與一場場白手起家的苦戰……
辦開發區,沒錢是讓人苦惱的事,但要送走祖祖輩輩住在這裡的老百姓、讓他們搬遷則是難上加難的事。今天我們常在各種媒體上看到搬遷的難事,那時崑山“偷偷摸摸”搞起來的開發區,又是在沒錢的情況下讓百姓搬遷,可想而知,難度會有多麼大。這恐怕只有吳克銓、宣炳龍這樣的創業者才知道。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18章崑山的稱王之路(12)
“崑山老百姓今天過著天堂般的生活,可當年他們是付出代價的。他們是值得尊敬的人。”宣炳龍曾這樣深情地對我說。
拆房、搬宅基地、挖祖墳,這些都是老百姓最不願意做的事,他們寧可窮得連褲子都穿不起,但也不願被人趕著搬家、掘祖墳。“開發區·在莊稼地裡建大工廠·沒聽說過!想哄小囡啊,沒門!”別看崑山人離上海那麼近,有些農民不僅自己這輩子沒到過上海,就是上三代人也沒一個人去過十里洋場的外灘。他們才不相信吳克銓、宣炳龍等人說的那些“天邊的事”,一句話:“誰要拆房子,我們就跟誰拼命!”
農民畢竟是農民,你把工作做到了家,他們還是挺老實、挺聽話的,尤其是吳克銓他們把未來的崑山描繪成上海一樣的“花花世界”,再加上發動黨員帶頭,最後他們還是沒出什麼特別的難題。
那個時候拆遷搬家也沒有多少補償,靠的是老百姓“聽黨話”的覺悟,但輪到一些單位拆遷就難多了。
有條朝陽路拓寬改造工程,牽涉到18個單位的搬遷,光拆除房屋面積就達6890多平方米,而且絕大多數是無償拆除,加上這路通著蘇滬交通要道,每天七八千輛車子來來去去,施工的時候恰逢雨季,拆房拓路,吳克銓與副縣長石泉忠等人天天像泥猴子似的滾打在現場,依然天天有人出來吵吵鬧鬧,甚至扛著鐵棍揚言要拼個你死我活。最後還是吳克銓他們用黨性和組織原則說話,終於擺平了這些單位。
“改革初期大夥兒的眼光雖然短淺一些,但想的問題還是比較簡單,換上現在,你想拆一處房子、整一塊地,那代價就不是當年的那種無償了……”如今的吳克銓說起當年的那場“驚心動魄”的事,心存對崑山人民的一份深深的感情。他說崑山現在的現代化,不是哪個人的功勞,應該是全體崑山人民的功勞,他們當年的無私奉獻最可貴。
老縣長這話說得有道理。共產黨人執政能夠實現自己的奮鬥目標,從來就是依靠人民群眾的支援和奉獻。崑山當然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