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有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中越邊境&ldo;1019&rdo;出擊作戰中陶克葉擔任右翼突擊群2瓦報務員。戰鬥準備階段,他兩次隨偵察組抵前沿偵察,圓滿完成通訊保障任務。發起衝鋒前,陶克葉掏出衣兜裡僅有的7元5角3分錢對班長說:&ldo;回去後請把這點黨費交給指導員,以後的黨費,我母親會安排的!&rdo;他又緊握班長的手說:&ldo;如果我這次回不來,打完仗後,請你一定去寧夏看一下我的媽媽!……&rdo;。
下午一點半,總攻開始,陶克葉緊隨突擊群長狄國平向敵陣地衝去,及時準確傳達各種戰鬥命令,保證了與團指揮所的聯絡。突然,敵屯兵洞內鑽出5名敵軍,他們以密集的火力企圖阻止我突擊隊前進。陶克葉一看,急忙示意身邊的另一名突擊隊員,左右交叉射擊,消滅了5名敵軍。經過35分鐘的激戰,全殲某高地守敵。在突擊隊撤離時,不甘失敗的敵人,調集炮火和高射機槍,瘋狂射擊,副班長尚武斌被敵炮彈片擊中頹然倒下,突擊群長狄國平急著要衝上去救援。陶克葉沒等狄國平邁出第二步,便將電臺往狄國平懷裡一塞,冒著炮火衝上山去,將尚武斌背下陣地。陶克葉還沒有喘過氣來,又發現通訊員趙恩華也負傷倒在山腰上,身上還背著一架電臺。他又奮不顧身的向山上衝去,藉助彈坑的掩護,他到了身受重傷已昏迷的趙恩華身邊,經過簡單包紮後,背起來迅速向山下撤去。此刻,一發炮彈在他前方不遠處爆炸了,彈片嵌入他的腹部。他忍著疼痛,背著趙恩華繼續往下撤。沒跑幾步,左腿被敵人的高射機槍打中,&ldo;撲通&rdo;一下倒在地上。他迅速從衣服上撕下一塊布,包住傷口,爬在地上,把趙恩華馱在自己背上,兩手抓著草叢和泥土,一點一點地往前爬,身後留下了一條100多米的&ldo;血路&rdo;。當他爬到一片亂石堆邊時,敵人又一發炮彈打來,他用身軀護住了趙恩華,但自己的頭顱被兩塊彈片擊中,當場壯烈犧牲。他實現了自己的諾言,為祖國獻出了年僅20歲的寶貴生命。
戰鬥結束後,他生前所在部隊給他追記了一等功,並追認他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批准為革命烈士,上級部隊黨委作出了向陶克葉學習的決定。彭陽人民將陶克葉安葬在彭陽縣任山河革命烈士陵園。
18&ldo;排雷大王&rdo;駱牧淵自述老山前線戰鬥經歷
我叫駱牧淵,甘肅漳縣人,是老山前線某部工兵連戰士。雖然我的雙目失明,什麼也看不見,可我的腦海里卻能真切地想像到親人們一張張熱情歡快的笑臉,一雙雙期待、理解的眼睛:我的心裡能深深地感受到黨的關懷和溫暖,感受到後方人民的可親和可敬,感受到同齡人之間情相同、心相印的兄弟般情誼。見了你們,我覺得心裡有說不完的話,訴不完的情,真是比見到家中親人還高興。
1985年10月,我從家鄉應徵入伍,跨進了綠色軍營的大門,成了一名光榮的解放軍戰士。當時,我只有16歲,是虛報了兩歲才參軍的。入伍後,分配到了團工兵連,不到兩個月,部隊就奉命執行對越防禦作戰任務。那個時候,我還是個新兵,連&ldo;一二一&rdo;都走不好,更談不上什麼打仗了、可是我知道:打仗,作為戰士來說一靠英勇頑強的精神,二是靠過硬的軍事技術,對第一條,我和戰友們一樣,是有充分的思想準備的;對專業技術,我暗暗下定決心,就是掉幾斤肉,脫幾層皮,訓練也得搞上去。沒有過硬的本領,戰場上是要用鮮血和生命作代價的。
臨戰訓練中,我儘管年齡小,基礎差,但從不拉下。負重越野爬山,每次都要背五六十斤重,爬山十幾裡山路,跑不了多遠,就頭髮昏,腿發軟,渾身冒汗,心就像要從嗓子眼跳出來一樣,有幾次我昏倒在路上。說實在話,長這麼大,吃這麼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