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父看著兒子似乎閃閃發亮的眼神,覺著畢竟是小孩好奇心還是重。
“這事情你聽聽就算了,做不得真的。”薛父努力想了一下當年的事情。“說是在你祖父年輕的時候,聽過一個故事。
一個文人上京趕考途中遇到了山洪,被一個村子裡的少年給救了。文人清醒病好之後,還是錯過了那場科舉考試,不過卻和那個少年成為了朋友,雖然對方是個鄉野村夫,倒也是有一番魏晉風流的氣質。兩人相交甚歡,成為了刎頸之交。文人必須回家的時候,與少年相約在江南再見。可是人世無常,後來文人回到了家,五年過去了,少年卻始終沒有再前來找他。待他要成親了,派人去邀請少年時,才知道五年前少年就離開了那個村子,已經不知所蹤。
本來以為這輩子也許他們永遠不會再遇見了,但是一次文人帶著家人會祖籍探親的時候,遭到了山賊打劫,護衛死的死傷的傷,眼看他的孩子就要被傷到的時候,一個人騎著高頭大馬從樹林中衝了出來,救下了他的孩子。等危險過去,文人愕然發現這個壯士,就是當初的少年。
他之所以離開是因為得了難症,去尋名醫去了,可惜十多年來,沒有治癒的辦法,也許不久就會死了。文人心中大悲,這個救了自己,也救了自己孩子的友人加恩人,怎麼就能這樣去了呢。
幾方打定下來,有個道士告訴他,有個法子可以一試,但是他必須付出慘烈的代價,就是以命換命。他的友人本是健康之命,卻應了文人命裡的劫難,現在除非文人把自己的壽命借給他,否則無力迴天。
文人聽後,當下沒有猶豫就那麼做了。後來,那個友人的病就不治而愈了。”
薛蟠聽了父親的故事,覺得有點奇怪,祖父怎麼會和父親說這樣的事,“爹,你那時候也和我一樣好奇嗎?還有那個文人後來呢?”
薛父搖搖頭,“這事是你伯父纏著你祖父說故事的時候,我順道聽的。至於那個文人的結果,並沒有說。蟠兒這不過是個故事罷了。”
薛蟠心裡卻不這麼認為,故事真的是故事嗎,還是一個看不清的真實。就像他裝的再像一個同齡的孩子,其實有的東西真真假及早就分不清了。
第18章 廟會遇奇人
不說薛蟠是不是認為那只是祖父聽來的一個詭異的故事,話本里面的故事可能只是一個寫書人編的段子,但也可能是真的。哪怕後來的人讀起來覺得,與那個時代的歷史如此的格格不入。比如,薛蟠生活的年代,在金陵的廟會上看到了一隻會走會跑的狗。你伸手摸摸它,不舒服了它還會發出叫聲,關鍵它是木頭製作的。
七夕一過,這日子就入了重陽,薛蟠先前讓當歸去打聽的訊息,至今沒有迴音。就是要去找一個叫做黃履莊的人。要說世人多半知道清初有個叫做戴梓的人,他擅長於火器的製作,卻少說和他同時期的另一位,那個人不是官,也沒有留下書稿來,卻是一個發明家。要說他發明了什麼,只能根據史稿的記錄窺見一斑,腳踏車、溫度計、顯微鏡、機械狗等等只是其中之一,可惜他的《奇器目略》沒有存下來,而器物們也沒有,二十八歲之後,他的故事就沒有再說一說了。那個就是黃履莊。
薛蟠知道這一位,是因為他所做的東西遠遠超越了時代的思維,他的發明比西方早了整整一百年。可以說在當時的實用物理學與工程學方面,這位都是先驅者。就是被康熙稱作‘績學參微’的數學家梅文鼎,都有讚譽過黃履莊的奇思妙想與精妙工藝。
既然是這樣一位人物,會不會在這個時空也出現呢?
“大爺,已經到處打聽了,沒有這位黃師傅的訊息,小的根據您報的生出時段,沒有尋得這樣一位奇人。”當歸從蘇州回來之後,就著手查這件事情,但是一年多了,連半點訊息也沒有。“您看,說不定他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