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夜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朝拜者臨時住所。西元前1500年左右,來自中亞入侵者正是透過該山脈之重要山口將印‐歐語帶入南亞。歷史上,這些山口具有巨大軍事意義,為諸如馬其頓亞歷山大大帝、蒙古人成吉思汗和帖木兒這樣的征服者及後兩者後裔蒙兀兒開國皇帝巴伯爾提供了前往印度北部平原通道。在英國人統治印度期間,印度非常關注這些山口和通往南方天險開伯爾山口的安全。該山脈很少構成主要強國之間的疆界,但卻常常成為中間緩衝地帶。
-
注2 阿富汗民族,普什圖人佔40,塔吉克族30,其它還有烏茲別克,土庫曼,俾路支等。塔吉克、烏茲別克人原是伊朗人,從伊朗分出去,老百姓也說伊朗話,寫伊朗文。普什圖是一古老民族,古代大月氏後代,古代印歐人在東方一個分支。
-
注3 我國史書稱東羅馬為拂菻。我國北朝前涼、南方東晉都同它有過交往。此外,由於佛教在中國迅速傳播,絲綢古道南通印度的支線,及南海、印度洋海道交通均明顯興盛繁榮。如東晉時我國法顯自陸路前往印度求經,由海路回還,當時中西交通與交流發展繁盛一時。
當阿拉伯人勢力迅猛崛起、四處擴張時,西方薩珊波斯和東羅馬帝國深感威脅,故而竭力通好大唐帝國,企圖引為對抗阿拉伯人奧援。公元643午,拂菻(即拜占庭帝國)王波多力遣使到長安謁見唐太宗,獻上赤玻璃等禮物。唐太宗曾回書問候,並回贈絲織品。其實,見於我國史書上這次拂菻使節來華,並不以拜占庭皇帝名義派來的。所謂拂菻王波多力,是當時教皇狄奧多羅斯。拜占庭國勢已在阿拉伯人壓迫下日漸衰微,故而想用羅馬教皇名義來中國通好,以求中國皇帝支援。此後,拜占庭出於同樣目的多次遣使訪華。唐朝始終待之以誠,卻未曾答應予以援助。拜占庭終於向阿拉伯人乞和,偏安一隅,苟延殘喘。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