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爸爸的怒火 (第4/4頁)
雲心若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派上大用處,而當年金光閃閃的“分數”除了憶當年時,不會再被提起。
.
無論是親人之間、愛人之間、甲乙雙方之間,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才是正解,單純地宣洩情緒、相互指責而不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只會加深雙方之間的隔閡,小問題變成大問題。
而親人之間,除了解決問題還需要愛的表達和感受,語言上的愛和行為細節中的愛。親子之間談“愛”其實也就是近幾十年的事。千百年來中國傳統思想要求的是父母為子女的榜樣,子女對父母盡“孝”、“順”之心。親子之間隔著“父父子子”的規矩,並不親近。所以,我們的上一兩代人受傳統思想的影響,時常端著當“父母”的架子行事。而馬斯諾告訴我們:人是需要“愛”的!
記得從很小開始,我就用理性思考告訴自己父母為我付出了很多,他們肯定是很愛我的,告訴自己家是溫暖的,以此平衡心底裡那個不斷想逃離的聲音。可真正能感受到的東西是不必用理性分析並一再強調的。越是輿論標榜和推崇的往往越是人們缺乏的。因為缺乏,所以需要,所以嚮往,所以推崇。就像真善美,就像母慈子孝,就像夫妻相愛,這些不是普世的標配,不是自然屬性,而是偶然的幸運和努力的結果,是人們理想中的樣子。
現在總有關於“當父母是否需要學習,持證上崗?”的討論。僅作為生物學上的父母,人的動物屬性自帶物種繁衍天性,當然不用學習考核。可要當“好父母”,從社會學層面來說,卻是一門體系龐雜的學問,不是考一兩個證能解決的問題。
.
個人隱私和個人空間是不可能被消除的,即使是家人之間、夫妻之間,都如此。區別只是它存在的載體是日記本、微信朋友圈還是心底一個永不被人發現的隱秘的角落。圍追堵截、強制破除邊界都不是好方法,被壓抑的,終究會宣洩、爆發,給它找一個合適的出口,才能避免損失慘痛的決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