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南極的小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坐在主位上搖著扇子乘涼的楊皙子聽著廖白夷的說法不由的思索著他們民盟的全球化戰略有幾成勝算,他們想要和平演變把世界各國變成大明帝國的附庸,這可不好實現。
要想征服一個國家,只講道理可沒有什麼用處,該用拳頭的時候可一點也不能手軟,不把他們打殘了怎麼能去征服?
其實最讓楊皙子困惑的並不是現在的生產力能否匹配全球化的需求,而是這個全球化戰略收穫的利益要怎麼分配。
沿海地區能夠靠海吃海,他們可以憑藉全球化的貿易快速的富裕起來,可在內陸的百姓怎麼能乘上全球化的東風一起富裕?
總不能只讓沿海地區的商人富得流油,頓頓大魚大肉,而內陸城市的百姓、工人只吃“雜糧”吧?
楊皙子本人也不反對民盟佈局全球的大戰略,但他更希望日後的朝廷是雙軌並行,搞傳統的內迴圈促進內地的發展,沿海地區搞全球貿易掙錢。
當然雙方掙錢都得需要平均分配的,平等那口號可是什麼空話,當初平均地權也都是一視同仁的。
要把錢平均分配集中在一起完成二次分配也不是個容易事情,目前大明朝廷能用的手段就一個——轉移支付。
不過這玩意有弊有利,有利的是轉移支付可以平均各地方的財政發展,能夠讓富裕地區支援落後地區的建設,弊端就是富裕地區的官員和商人肯定也不想從自己口袋裡面掏錢。
由於目前生產力、思想、地域的限制,要想好好的執行好大明朝廷的轉移支付很具有挑戰性,幾乎不太可能完美的實現沿海城市和內陸城市的齊頭並進。
“白夷,你們民盟的全球佈局沒有什麼大問題,收回來成本也只是時間的問題。”
“可你們東南沿海地區依靠著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富了起來,內陸兄弟省份的發展就放棄了?”
“全球化最終的受益者可不是農民、工人,正兒八經的明人不說暗話,受益的還是製造業、金融業的大資本家們!”
“賺的那麼多錢能交給朝廷的很少,民盟支援的城鎮化也是利於集中生產降低各項成本罷了!”
“我也不否認工業化程序需要高度城鎮化,可一味的城鎮化將會造成我們大明帝國基層缺乏新的活力,你們民盟有些想法太簡單了,你們和行政院都支援,朝廷內院可不會支援!”
“底層、中層、高層手心手背都是皇帝的臣民,只讓中上層獲利的方案不會得到陛下的同意,至少要拿出來一個看似平等的方案再說!”
楊皙子對民盟有些戰略的初衷非常滿意,可民盟內部都是一群年輕沒有什麼經驗的新官員,讓他們紙上談兵那能說幾天幾夜,可真要執行起來,效果大打折扣。
因為民盟是由十多個派系合併出來的集合體,內部管理也比較鬆垮,各大資本家掏錢就能夠找到議員代理人丟擲有利於他們的方案。
民盟提出的很多方案和設想都是站在南方資本家視角上的,他們背後站的的是大資本。
這些資本家的生意不僅僅侷限於大明帝國本土以及海外的領土,他們還和洋人做生意,有洋人市場。
以宋漁夫他們所代表的新保守主義背後站的是內地製造業、能源大亨、陸軍代表,這些人的生意都是依託於龐大的本土市場,他們搞不了洋人市場。
新保守主義是和內陸生產力同生共死的,它們是共生關係。
就拿陸軍來說他們的勢力範圍離不開土地,而海軍可以暢遊海洋,這就造成陸軍的思想必定不如海軍的思想活絡,雙方利益的根本點就不一樣。
海軍能收取護航費用、航道使用費,陸軍的小夥子們去哪收過路費?所以陸軍相當依附於大明本土產業,只有本土產業才能夠賺錢給陸軍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