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頁 (第1/3頁)
賈志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譯文】佛肸召孔子去,孔子打算前往。子路說:&ldo;從前我聽先生說過:&l;親自做壞事的人那裡,君子是不去的。&r;現在佛肸據中牟反叛,你卻要去,這如何解釋呢?&rdo;孔子說:&ldo;是的,我有過這樣的話。不是說堅硬的東西磨也磨不壞嗎?不是說潔白的東西染也染不黑嗎?我難道是個苦味的葫蘆嗎?怎麼能只掛在那裡而不給人吃呢?&rdo;
【解析】晉國六卿內戰,趙魏韓智四家聯手擊垮了范家和中行家,中行家的家臣佛肸死守中牟,對抗趙簡子的精兵。地球人都知道,佛肸是守不住的,趙簡子拿下中牟只是時間問題。孔子雖然想做官,可是在子路的棒喝之下,還是懸崖勒馬了。
上述兩個地方,孔子去了其中任何一家的話,整個歷史就要重寫了。
孔子的話是什麼意思呢?&ldo;不曰堅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緇。&rdo;這句話,是說自己意志堅定,能夠出淤泥而不染,即便去了佛肸那裡,也會堅持自己的做人底線,不會做壞事。&ldo;吾其匏瓜也哉?焉能繫而不食。&rdo;則是說自己學了這麼多本事,不能只用來說,不拿來用啊。
我們常說&ldo;要跟對人&rdo;,在這方面,孔子的判斷力不是太好。從去齊國追隨魯昭公,到後來三次差點站錯隊,都反映出孔子在政治上不夠成熟。
孔子實在還是太渴望當官了,明知不對,也想去,簡直就是&ldo;朝當官而夕死可也&rdo;。不管怎麼說,孔子應該慶幸自己有子路這樣一個忠誠而直率的弟子。
對某種目標的迫切追求往往讓人喪失判斷力,陷入當局者迷的糟糕狀況。雖然孔子這幾次站錯隊都被子路阻止,可是孔子一生就沒有站對過隊,說明他壓根不是玩政治這塊料。
【現實解說】不僅是人,國家也存在站隊的問題。譬如魯國,就站在晉國這一隊裡。譬如義大利,第一次世界大戰站對了隊,結果是戰勝國;第二次世界大戰站錯了隊,結果就成了戰敗國。如今的世界仍然在考驗每個國家站隊的智商,在吃不準的情況下,儘量站人多的隊。就像去了一個陌生的地方,儘量去客人多的飯店吃飯。
123(319)★★★★
定公問:&ldo;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rdo;孔子對曰:&ldo;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rdo;
【譯文】魯定公問孔子:&ldo;君主怎樣使喚臣下,臣子怎樣事奉君主呢?&rdo;孔子回答說:&ldo;君主應該按照禮的要求去使用臣子,臣子應該以忠來侍奉君主。&rdo;
【解析】孔子在僥倖抵禦住兩次誘惑之後,終於盼來了春天。魯定公聽說這麼多人看重孔子(不排除孔子和他的學生故意放風出去的可能性),覺得這個人可能確實是個人才,於是接見了他,向他請教治國策略。孔子依然搬出周禮那一套,深受魯定公認可。
孔子這句話的含義,是希望魯定公能夠重新定位魯國的君臣關係,換言之就是將國君與三桓之間的關係回到周禮的範疇內。
看上去,這段話的意思與&ldo;君君臣臣&rdo;相同,實際上有些微妙的區別,因為這裡有一個模糊的因果關係或者條件關係,也就是&ldo;如果國君對大臣以禮相待,大臣就應該忠於國君&rdo;。孔子在齊國期間,受到管仲、晏嬰思想的影響,原先的思想大大改變,不再強調無原則忠於國君,而是開始贊同晏嬰的&ldo;忠於國家和人民,不等於忠於國君&rdo;的思想。
後世儒家以&ldo;無條件忠君&rdo;為核心價值理念,可是孔子其實不是這樣,忠君是有條件的。只有統治階級尊重老百姓,才能要求老百姓為他們賣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