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下十七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踩著草頭邁著腳步,李衡走在村外的田埂上,他的右側是一片苞米地,橢圓形的修長葉片耷拉著掛在一節節的綠杆上,將已經成熟的苞米棒子裹在裡面,只留下一綹“黃毛”露出。
這片苞米地並不怎麼蒼翠茂盛,田壟裡面顯得有些零零散散的稀鬆,不少秸稈上的葉片黃綠相間,萎縮了大半,看上去也不怎麼打理。
田裡沒人,李衡伸手剝下來一個相對飽滿沒有怎麼被蟲子蛀蝕的棒子,一縷一縷的剝著上面的鬚子,然後繼續朝著田野裡走去。
嚴格來說這種行為叫做偷竊,是違法的,較真的話這點損失雖然不至於上刑,但起碼也是頓批評教育。
不過在農村裡這也不算什麼大不了的,十分的常見。
仲夏時節酷暑天氣裡在田裡忙了一上午農活的村民頂著烈日和飢渴走在土路上,經過了別家村民的瓜田,到裡面摸了個熟透的西瓜就地敲開,大啃兩口瓜肉緩解一下飢渴;挑了半天水肥累的腰都抬不起來的農戶坐到地頭裡休息,順手摘了個別家菜地裡的西紅柿隨便用衣角擦拭一下便塞嘴裡嚐嚐鮮解解乏;家裡炒菜沒有調料了,經過別家菜園子薅兩根大蒜苗用用……
這些都是村子裡挺常見的現象,不是太合理,但都挺合情。
農村人相互之間的一種默契和協議,只要不是刻意毀壞或者大量摘取的話,大家相互之間都是可以接受的。
這就是一種圈子裡的內規則,很是簡明單純,但卻不可忽視,它代表是一種叫做“大家抬頭不見低頭見”的樸素社交觀念。
而在城市裡就基本不會存在這種情況,鄰里之間相互借用東西是正常的,但絕對不可以不聲不響得就拿走屬於別人的事物,哪怕只是小到一根針線一顆蒜苗。
這就是因為兩者的客觀環境不同,自然生成的秩序就不會抑制,這兩者之間是沒有對錯區別的,因為環境就沒有對錯之分。
一縷一縷得剝掉玉米棒子上所有的玉米鬚,李衡撫摸著飽滿圓潤的玉米粒。
不遠處飄來一股焦糊味,李衡抬頭一看只見黑色的煙霧徐徐嫋嫋在另一片田地裡升起,李衡心念一起朝著那邊走去。
燒野火,是農村處理作物秸稈和田間雜草最常用的方式,雖說各地都在推行整治農村秸稈焚燒的政策,但全面落實還難得很。
這片野火很明顯也是用來焚燒掉田裡剩餘的苞米秸稈,並且順帶清一波雜草,燒掉的灰燼主要成分是無機鹽也是下一輪耕種很好的養料。
放火的人已經離去,這片火現在是“無主之火”,李衡趕緊上前藉著殘留的餘火,在土裡鑿了個坑,把還在冒火的灰燼埋了進去,然後將手中的苞米棒子用葉片一卷丟進火堆裡。
烤玉米棒子!
他蹲在田邊的野火旁,搓著手滿臉期待得看著火堆。
多少年沒幹過這種活計了,好像是自從上了中學後就沒怎麼在田間地頭裡燒火烤東西吃。
還記得小時候扒芋頭、掰玉米、起花生,翻別人家菜園子,挖自己家田壟,用土灶的爐灰烤芋頭、烤玉米、烤花生吃,吃得嘴上一圈“黑鬍子”。
野火的灰燼漸漸熄滅了,李衡刨開了還帶著滾燙餘溫的灰燼從土坑裡翻出已經乾枯燒黑的葉片子,一股夾雜著焦糊的獨特甜香味躥了出來。
預料之中的烤糊了,李衡也並不奇怪,太多年沒幹過這活了,不好把握火候,燒焦了快一半,只剩朝下面的半邊熟了。
張嘴啃了一口,熟玉米的香甜味裡帶著一絲焦炭的苦澀味,李衡點了點頭,嗯沒錯了,就是這個味。
雖然他的食譜已經被專門調整了,都是他精心搭配的營養、能量、微元素均衡的食品,這種烤的半焦的玉米棒非但沒什麼營養,還因為過高溫產生了毒害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