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規曹隨. (第1/2頁)
文明觀測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劉邦麾下聚集了眾多能人賢士,其中蕭何便是至關重要的一員。自沛縣舉事以來,蕭何始終伴隨劉邦左右,為其出謀劃策,可以說劉邦的豐功偉業中有相當一部分離不開蕭何的卓越貢獻。當劉邦攻破咸陽之際,其他人皆陶醉於皇宮的奢華與美色之中,唯有蕭何急急忙忙奔赴秦朝丞相和御史的官邸,悉數收集秦朝的戶籍、地圖、法律文獻等重要資料,嚴禁任何人損毀或擅自進出丞相府與御史府。他精心挑選了一批手腳敏捷、誠實可靠的人員,對這些寶貴的資料進行細緻整理並妥善保管。有人或許會覺得,待劉邦建立國家後再進行一次大規模調查統計不就行了,殊不知實際情況並非如此簡單。在秦朝體制中,丞相協助皇帝治理國家政務,御史則掌管各級官吏,他們手中的資料實際上涵蓋了整個國家的基本國情,除軍事外,幾乎掌握了國家行政的核心。對此深有體會的蕭何,曾在縣衙任職,故而在攻克咸陽後首要之舉便是確保這些關乎國家國情的重要資料得以完整保留,以備不時之需。
劉邦在攻入咸陽後,一度沉迷於金碧輝煌的秦宮,若非樊噲與張良及時規勸,險些步了秦二世胡亥的後塵。當他目睹蕭何收攏秦朝檔案資料的情景後,深感羞愧,直言自己在見識方面遠不如蕭何,並高度讚揚蕭何是一位難得的奇才。正是得益於蕭何收集的這些資料,劉邦得以全面瞭解到當時全國的人口分佈、文化狀況和地理資訊,為日後漢朝的創立奠定了堅實基礎。
漢朝建立後,蕭何在劉邦提出的“約法三章”基礎上,參照秦朝法律,並結合當時的社會實際,進一步完善制定了被稱為“漢律九章”的法律體系,相較秦朝苛刻殘酷的律法,漢律更為人性化。漢高祖劉邦去世後,漢惠帝劉盈繼續任命年邁但仍舊勤勉不輟的蕭何為丞相。
公元前193年,由於長期辛勞,蕭何病倒在床上。漢惠帝親臨探望,並向他提出了心中的疑慮:“丞相百年之後,誰能接替您的位置?”蕭何並未立即作答,而是反問惠帝是否有合適人選。惠帝猶豫間問道:“丞相認為曹參如何?”蕭何聽罷,不顧病體虛弱,掙扎起身向惠帝叩首,連聲讚歎:“若皇上能讓曹參擔任丞相,漢朝必定會長治久安。”不久之後,蕭何便離世而去。
蕭何與曹參早年本是摯友,後因誤會逐漸疏遠,但蕭何始終堅信只有曹參才能接替他的位置,而曹參對此也心領神會。在蕭何去世後,曹參預感自己將會接任丞相職務,提前安排家人收拾行裝,果不其然,數日後漢惠帝的使者便宣告曹參接任丞相之職。
曹參擔任丞相後,並未對國家律法和政策做出任何改動,而是堅持按既有制度行事,百姓生活安寧,官員各司其職。但在選拔官員時,曹參格外用心,他親自挑選那些言語質樸、耿直忠貞之人委以重任,而對於那些油腔滑調的官員,則厲聲斥責,將其逐出官場。
朝廷大臣們對曹參的無所作為頗為困惑,紛紛上門勸說,希望他能有所變革。然而曹參對他們的建議充耳不聞,每當有大臣來訪,他就設宴款待,一杯接一杯地敬酒,直至對方醉醺醺無法言辭為止。丞相府與大臣們的住所相鄰,常能聽見曹參府中飲酒作樂之聲,丞相府上下對大臣們的舉動雖感厭煩,卻懾於曹參嚴令,不敢私下議論官員之事。曹參從不糾結於瑣碎小事,因此在他的領導下,朝廷中的官員紛爭大大減少。
漢惠帝與諸多大臣一樣,對曹參的不作為表示疑慮,甚至誤以為曹參看不起自己年紀輕輕,不願全力輔佐。曹參之子曹窋在朝中擔任中大夫,惠帝便借他休假回家之際,囑咐他詢問曹參為何遲遲沒有實際行動。曹窋回家後向父親提問,結果卻被父親用竹板責打二百下,幾乎難以起身,曹參邊打邊訓斥兒子不應插手皇帝之事,搬弄是非。曹窋回朝後,將父親責打他的事情及父親所說的話稟報惠帝,惠帝聽後大為震驚,隨即傳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