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士·霍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先,我必須恭賀地球科學家了不起的發現。是的,正如丹契科教授所說,我們甘尼米人並不具備高二氧化碳耐受度。他和他的同事描繪出我們離開時米涅娃的狀況,結果也完全正確‐他們甚至沒有親眼目睹過這顆行星。」
施羅因停下來,讓所有人領會這段話,然後她接著說,「米涅娃岩石中放射性、產熱物質的平均濃度比地球上能找到的岩石都略高。米涅娃內部因而比較熱、熔解的程度比較大,地殼也比較薄。因此米涅娃的火山活動比地球活躍,這樣的趨勢又因太陰引發的強烈潮汐作用而更加複雜。太陰和米涅娃的距離,比現在月球和地球的距離近多了。這樣高強度的火山活動釋放大量二氧化碳與水蒸氣進入大氣層,造成溫室效應,表層因而能夠維持足夠的溫度,讓海洋保持液態、生命萌芽。以地球的標準來看,溫度無疑還是低,但也遠高於沒有火山作用時了。
米涅娃一直以來都是這樣的狀況。然而,當我們的文明發展到巔峰時,新地殼活動的時代才剛開始。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開始明顯升高,事態很快就變得清楚‐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到我們無法忍受的程度只是早晚的問題。之後,我們的世界就會變得不再適宜我們居住。我們能怎麼辦呢?」施羅因讓問題懸著,環顧四周,顯然在邀請地球人展開討論。
幾秒後,後面有一名太空部工程師響應了,「你們具備那方面的科技,我們見過不少相當了不起的例子。我原本沒想過把濃度調降對你們來說會是太大問題……某種以整個行星為範圍的氣候控制……之類的。」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