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士·霍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二十小時後,夏皮耶號全速朝星際空間飛馳而去,外殼遭新星的第一波爆發炙烤,而艾斯卡利斯三號已燒化為一顆煤渣。
1 phohere,恆星向外輻射出光線的區域。
第一章
在對宇宙的生命來說僅僅只有一次心跳那麼短的時間內,有一種稱為人類的神奇動物已爬下了樹、發現火、發明輪子、學會飛行,還離開地球探索其他行星。
人類崛起後的歷史是一連串騷亂的活動、冒險與永不止息的新發現。萬古以來都是沉靜的演化與緩慢開展的事件,不曾有過像這樣的狀況。
至少有很長一段時間,眾人認定事實就是如此……
然而當人類終於來到甘尼米德,也就是木星最大的衛星,竟在偶然間獲得重大發現。歷經數世紀不曾滿足的鑽研,原本就僅有少數信仰留存,而這個發現完全推翻了其中之一:原來人類並不獨特。早在兩千五百萬年前,已有另外一個種族超越了人類至今的所有成就。
自從廿一世紀三○年代早期的第四次木星載人任務開始,人類展開了密集的外行星探勘,並在木衛建造了第一個永久基地。位於甘尼米德軌道的儀器探測出衛星冰層表面下若干深處有大片金屬。一座基地為此而生,並下鑿豎井調查此異常現象。
他們在冰層下找到的宇宙飛船深埋在亙久不變的冰墓中,船體極為龐大。利用宇宙飛船中找到的骨骸,地球科學家重建出八呎巨人,他們是這艘宇宙飛船的建造者;據推測,他們的科學水平至少超前地球一百年。地球科學家稱他們為「甘尼米人」,以記念他們的發現地。
甘尼米人源自米涅娃,這顆行星原本位於火星與木星之間,但早已毀滅。米涅娃的大塊殘骸進入了一個極度偏心、位於太陽系邊緣的軌道,最後形成冥王星;其餘則被木星潮汐效應甩開,形成小行星帶。諸多科學研究,包含針對復原自小行星帶的物質樣本進行宇宙射線暴露測試,都指出米涅娃的瓦解發生在約五萬五千年前‐甘尼米人漫遊太陽系的許久許久之後。
發現一支存活於兩千五百萬年前、科技極為先進的種族已夠教人激動。更讓人興奮的是‐甘尼米人曾造訪地球。不過這也算是意料之中,發現於甘尼米德的宇宙飛船貨艙中有一系列動植物標本,不曾有人見過像這樣的東西‐漸新世晚期與中新世早期,具有代表性的地球生物橫切面。有些樣本妥善儲存在金屬容器中,有些顯然在船難發生時仍存活於畜欄或籠子中。
這些發現面世時,月球軌道上正在建造第五次木星任務的七艘宇宙飛船。後來一隊科學家隨任務啟航,他們迫切渴望能深入探究甘尼米人之謎,迎向這個誘人挑戰。
一又四分之一哩長的木星五號任務指揮艦正以兩千哩的高度環繞甘尼米德航行,資料調處程式在艦上的複合計算機中運作,並將結果傳送到訊息排程處理器。資料透過雷射傳送到甘尼米德地面主基地的收發器,再藉由一連串中繼站分程往北方傳遞。數百萬分之一秒後,七百哩外,礦坑口基地(pithead base)的計算機解碼出訊息目的地,並將訊號傳送到生物研究區的一間小會議室,投放在牆上的顯示螢幕中。那是遺傳學家用來代表染色體內部結構的符號,排列成繁複的圖樣。窄仄的會議室中,圍坐在桌邊的五個人熱切地研究著顯示器。
「請看。細節看起來就像這樣。」說話的是一名高䠷精瘦的男子,他的發線已經開始後退,身穿白袍,鼻樑上架著一副過時的金邊眼鏡。他站在會議室前方的螢幕旁,單手指向螢幕,另一手輕輕抓著翻領。這是休斯敦西木生物研究所(the weod biological stitute)的克斯欽丹契科(christ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