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金兵破汴梁,徽欽二帝被掠,“傳國璽”被大金國掠走,其後便銷聲匿跡。
元至元三十一年(公元1294),世祖忽必烈殂。“傳國玉璽”忽現於大都,叫賣於市,為權相伯顏命人購得。伯顏曾將蒙元收繳各國之歷代印璽統統磨平,分發給王公大臣刻制私人印章。傳國玉璽亦恐在其中而遭不測。
元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朱元璋在建康稱帝,號大明,改元洪武。繼而北伐,蒙元棄中原而走漠北,繼續馳騁於萬里北疆。明初,太祖遣徐達入漠北,窮追猛打遠遁之殘元勢力,其主要目的便是索取傳國玉璽,然最終還是無功而返。
 ;。。。 ; ;
第二十六章 籌碼
從傳國玉璽的資料裡,我猜測自唐末帝李從珂懷抱傳國璽登玄武樓****後,傳國璽就已經失蹤了,北宋哲宗年間發現的傳國璽估計是假冒的,換句話說,即使是真的,也被元權相伯顏命人購得。伯顏也將各國曆代的印璽痕跡統統磨平,分發給王公大臣刻制私人印章用了,朱元璋必定連個傳國璽的影子都沒看到,看來,燕王朱棣拿傳國璽去同建文帝交換他三個質子這個假想,似乎不成立。
但更多的資料裡,卻顯示燕王朱棣數次深入漠北,征討元朝餘孽這段歷史來看,他似乎沒有停止過尋找傳國璽,那麼,他還是有拿傳國璽去換他三個兒子的可能性。
別管真假,朱棣還是成功的換回了他三個兒子,但從更多的資料裡,我還是覺得疑團重重。
建文帝作為博學多才的帝王,不會白痴到因一個不知真假的傳國璽而放過可能動搖自己江山的禍根,這麼做相當不明智或者說不值得,他已經是九五之尊了,況且,朝野民間也沒有因建文帝沒有傳國璽而不承認他的皇帝正統,那麼,建文帝為什麼揚言要活叔父不要死朱棣呢?
我自始至終都不相信史學家所說的建文帝軟弱、優柔寡斷,這純屬放屁,從小在深宮長大,司空見慣了爭權奪勢、權術心謀,這種大環境成長起來的皇長孫,不可能太過於心慈手軟!
削藩風雲中,幾個藩王死的死,軟禁的軟禁,從沒見建文帝手軟過,既然殺了一個皇叔也是殺,殺兩個還是殺,為什麼在戰爭中不殺了對朝廷威脅最大的燕王?
活著的燕王朱棣,對建文帝來說,到底有什麼價值?
燕王朱棣,到底用什麼籌碼換回了他三個作為人質的兒子?
建文帝在後宮中****後,燕王執一燒焦的屍體痛哭,傻小子,你這是何苦?昭告天下建文帝已****,但卻成立錦衣衛,遍佈大明朝蒐羅可能未死的建文帝,甚至派鄭和七次下西洋,尋找建文帝的蹤跡。
關於歷史資料記載朱棣派胡濙和鄭和分別在國內和海外尋找建文帝的下落,找了數十年這段歷史史材來看,朱棣派胡濙在國內查詢建文帝還情有可原,畢竟花費不大,但鄭和七下西洋,卻是極為勞民傷財的一件蠢事!
在儒家思想的灌輸下,古代中國人非常熱衷於維護“正統”,朱棣雖然是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但按照正統的說法,朱元璋的位子是要傳給大兒子的,大兒子早死,所以才傳給了大兒子的大兒子,也就是後來的建文帝,皇位根本沒有朱棣什麼事兒。朱棣奪位之後,當時的天下第一大儒方孝孺拒絕為他服務,披麻戴孝在朝堂之上寫下“燕賊篡位”,方孝孺被滅了“十族”。
這種維護正統的觀念在古代異常強大,所以一天不能確定建文帝已經死了,朱棣一天都不能安心。這樣看來,讓自己的心腹鄭和興師動眾地去海外尋找建文帝的下落,並不算是鋪張浪費,事關自己的寶座,花多少錢都是值得的。
但是這個理由無法解釋朱棣為什麼讓鄭和前後六次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