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便看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她說:“事到如今,為了我的安寧,我求您,不能,不能再這樣下去了。”讀了莪相詩歌,她一反善於剋制的常態,和維特緊緊摟抱在一起……可見,維特對綠蒂的愛絕非自作多情,是得到綠蒂的回報的,至少在感情上是這樣。這部小說是維特在傾訴自己的煩惱和痛苦,如果綠蒂也寫一部書信體小說,吐露自己心曲的話,那她對維特的愛一定也是十分熾熱的,她內心的矛盾和痛苦也是不輕的。我們再舉一例來加以印證:有次綠蒂獨自在家默默思忖,把丈夫和維特兩人作了比較:丈夫穩重、可靠、深愛著她,是她和她的弟妹們的倚靠,跟著他,她就可以營造自己一生的幸福;維特呢?他非常可貴,從相識的一刻起,他倆就“志同道合,意氣相投”,她“無論感覺到、想到什麼有意思的事,都習慣於同他分享”,他如離去,“將在她心上撕開一個無法重新填補的裂口”。一個是她生活上的倚靠,一個能給她感情上和精神上的慰藉。這種兩難選擇真夠她為難的。人的感情是微妙的、複雜的,一個女子與一男子結合,感情上又依戀另一個男子,這在生活中並不罕見。綠蒂沒有離開自己的丈夫同維特結合,並不說明她不愛維特。“願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屬”,這只是一種良好的願望,事實上兩個情投意合、兩心相印的男女,由於種種原因不能結合而抱憾終生,這樣的例子無論是在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中或是現實生活中,都並不罕見。因此,說維特是“單戀”或“單相思”,這論點筆者實難苟同。
四、自然·天才
維特時代,“自然”是一個熱門話題。早在18世紀中葉,盧梭目睹私有制產生以來,人類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文明壓抑了人的發展,人的貪婪和慾望使人逐漸背離了自然、樸質和美好的本質。他認為人類最美好的狀態是“自然狀態”,因此他強調人必須“順乎自然”,呼籲“返回自然”。他在小說《愛彌爾》中把主人公置於大自然之中,讓他在勞動和實踐中增長才幹,努力將他培養成具有自由、平等、博愛思想,具有民主意識的新人。德國狂飆突進運動的作家接過盧梭“返回自然”的口號,提倡投入自然的懷抱,反對違反自然的東西,嚮往合乎自然的社會制度。
維特對自然有著特殊的敏感,他的人生體驗和大自然互相交織,融為一體。他來到瓦爾海姆這個村子時,正值溫暖的春天,他心裡雖然仍不時泛起往日的憂傷,但是明媚的春光,欣欣向榮的大自然溫暖著他那顆“常常寒顫的心”,用詩一樣的語言唱出對大自然的頌歌(如1771年5月10日的信)。瓦爾海姆小酒店前面兩棵枝繁葉茂的菩提樹,某鄉村牧師院子裡的兩棵深蔭遮地的胡桃樹令他難以忘懷;他讚頌一切合乎自然狀態的東西:他喜愛天真的鄉村兒童,樸實的農民,還跟下層老百姓交朋友;他嚮往純樸的鄉村生活,親自採摘豌豆,一邊撕豆莢上的筋,一邊讀讀他的荷馬;看到姑娘們頭頂水甕,到井邊來汲取甘冽的清泉,古代宗法社會的生活便令他陶醉。在他眼裡,綠蒂是自然的化身;在公使館工作時,他發現馮·B小姐“在呆板的生活環境中仍保持著許多自然的天性”,並和她一起“幻想純淨幸福的鄉村生活”。他討厭一切背離自然的東西:鄙視陳腐、傲慢的貴族,與拘泥刻板、因循守舊的公使格格不入,憎恨等級制度和對人的種種束縛,譴責人與人之間的虛偽和傾軋。維特的審美觀念也是從自然出發的。在對自然的體悟中他認識到,一切成規“必定會破壞自然的感情和對自然的真實表現’,從而增強了他“純粹要遵循自然的決心”,使他領悟了藝術創作的真諦:“惟有自然才是無窮豐富的,惟有自然才能造就偉大的藝術家。”歌德在談到創作《維特》的動機時說:
我決心一方面任憑我的內部自然的特性自由無礙地發揮出來,他方面聽任外界的自然的特質給予我的影響。……在內心方面,我想擺脫一切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