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不愛吃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有一些宣傳費和複製費用,片方最終拿到的,可能只有30%。
這一次,鳳凰影視選擇的是第一種,和院方四六分賬,廣告和宣傳費由鳳凰影視自身承擔。
這是因為,林嘉竣對宣傳早有預案;
林嘉竣的安排,會減少常規宣傳方式的費用,可以做到以最小的宣發成本去獲得最大的電影票房。
還有一種分賬方式,是針對一些不入等,又稱作等外品的電影。
這類電影,片方需要每天支付給院方2萬元包底費用,大概相當於一家戲院每天運營的成本。
不過,這類電影因為質量太差,一般只會放映幾天,賺不到什麼錢。
最後一種分賬方式,可以說是最省事的分賬。
這種方式,是片方將電影全權交給發行方,只拿10%的手續費,其它不管。
這種分賬方式,就看雙方各自的選擇了。
總之,目前的香江,票房分賬制度已經很成熟,針對不同型別的電影有不同的原則。
在香江半島,一年發行的電影總數至少有四五百部,相當於每天都有30部左右的電影在上映;
真正可以做到脫穎而出的,無不是優秀的作品,有其獨到之處。
所以林嘉竣的《英雄本色》能夠在短短五週取到4000多萬票房,在這個年代,是極為驚人的。
至於香江電影賣到外埠市場,又是另外一種方式了。
正常的電影,一般都會在四周時間內結束放映,這是香江大多數電影的常規放映時間。
如果電影表現不好,院方有權提前將電影下畫;
如果超過規定的放映時間,片方選擇繼續放映,就要重新簽署新的分賬協議。
《英雄本色》的票房表現,無論是鳳凰影視還是院線一方,雙方完全可以再延長一個月放映時間。
不過林嘉竣只選擇多放映一週,就是為了能儘早和院線方結清分賬。
對林嘉竣來講,時間的成本,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電影繼續放映,哪怕票房再多一兩百萬,鳳凰影視這邊也拿不到多少錢的分賬。
而儘早結清賬款,林嘉竣就有資金去運作下一個專案。
對比一下,林嘉竣會怎樣選擇,自然就能輕易做出決定了。
其實,院線對放映電影的時長,應該是比片方更有主動權的。
這一點,林嘉竣比較佩服江之強;
不知道江之強的第二輪談判,是怎麼把主動權拿回到己方的。
林嘉竣為鳳凰影視選的這個負責人,確實選對了。
總之,按照正常的分賬路線,鳳凰影視這一部《英雄本色》,在本港的票房分成收入,大概只有1300萬出頭。
因為還需要扣去不少宣發成本,所以即便本港電影總票房拿到了4128萬;
鳳凰影視的收益,也遠沒有普通觀眾想象的那麼多。
如果再扣去電影拍攝成本,以及特效製作費用,那麼《英雄本色》這部電影,在本港所得的利潤就非常有限了。
對一部香江電影來說,真正能夠收回成本,或者賺取利潤的,是透過將電影賣到外埠市場。
一部電影,只要在香江本地不虧本,能賣到外埠市場的話,外埠市場所得幾乎相當於純收入。
如果在香江本地虧了本,透過外埠市場就有收回成本和盈利的機會。
因此,80年代的香江電影圈,才會對臺灣市場那麼看重。
因為臺灣是除香江本土以外,香江電影的最大票倉,大部分香江電影,都可以順利在臺灣上映。
80年代,如果缺少了臺灣票倉,很多香江電影都無法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