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上課 (第2/2頁)
奔跑的車厘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一批的基礎班培訓已經結束,之所以這麼快也是因為梁詩對於基礎班的要求並不高,只是以想把人培養成為八十年代鄉村的那種赤腳醫生為目標。
她不要求這些人可以獨立完成手術,只要他們可以醫治頭疼腦熱,遇到重大的疾病或者傷口可以緊急處理,為了後續的醫治提供寶貴的時間就好了。
說到後續的救治。
梁詩就有些好笑,她之前弄了一個公交牛車後,石敢當就問她為什麼不用馬。
公交牛車對標的是拉得人多,並不要求速度快,而是求穩,牛車走在街上速度慢些也不會和路人相撞產生危險。
可惜臨安城已經上座老城了,沒有辦法改進他的規劃,只能是把水道修繕一下,環境提升一些了。
馬車她另有打算。
這不是第一批的赤腳大夫已經可以實習了嘛。梁詩就讓人直接給他們安排在了臨安城裡。
臨安城南梨花巷子,趙大家的媳婦出來逛街才買。
卻被一個小子撞倒在地。
如果是在平時,她一個人在街上遇到這種事情也只能等死了。
但是這個時候就不一樣了。
臨安共有五個區域,每個區域又被梁詩分成了3個街道,每個街道又可以分成幾個居民區。
每個居民區都有一個赤腳醫生治療點。每個街道又都有隨時待崗的急救馬車。從赤腳醫生髮現趙大媳婦受傷,安排她不要哭喊,儲存體力。到急救馬車帶走病患向醫院出發,再到醫院,基本上一刻內可以搞定。
就和現代的規則類似,梁詩在馬車上安排了一種墨家研製的短笛,只要把簧片插進去,車輛跑起來的時候短笛就會發出刺耳的笛聲。
街上所有人聽到這個聲音都必須讓出道路。
不然第一次10銅,第二次20銅幣,第三次則是40銅,每次都增加一倍,若是還不長教訓又付不起錢了,那就去做勞役吧,正好梁詩的人手還有些不夠用。
最近臨安老師出現新東西,城裡的居民已經習慣了,尤其是這些東西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農家的孩子們會對著父母說:“父親,我長大了也要做公交牛車駕駛員。”那些原本農忙結束只會給吃三分飽的牛,如今也是家裡賺錢的一份子,人們自己吃飯的時候,也會想到給它割些青草或者乾草儲存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