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羽成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有了前車之鑑, 崔頌不再點一些看起來奇奇怪怪的推送。
他進入以前常混的論壇,隨意瀏覽帖子,打發時間。
在某個歷史板塊, 他看到一個飄紅的帖子。
hot《三國裡你最喜歡的人物是誰?123……10
崔頌猶豫了半秒,戳了下標題。
有句老話叫蘿蔔青菜各有所愛,每個人的喜好不同,喜歡的角色自然各不相同, 這本是常理。
可惜有人的地方就有紛爭,歷史角色各有功過與褒貶, 粉黑大戰從未有消停的一日。
小小一個帖子, 竟然多方混戰,硝煙瀰漫, 各路拉踩層出不窮。
大方向可分魏蜀吳三方, 三方內部又割/裂/內/戰。
其中有一個id為“江東伯符”, 言辭暴/烈, 但凡用《演義說事, 說周瑜“氣量狹小”、“比不過諸葛亮”、“被諸葛亮氣死”的,通通被“江東伯符”追著討伐。此人用兇悍而邏輯清晰的言語反駁上述觀點,戰鬥力堪稱頂尖。
其中一樓對周瑜如此評價道:
「公瑾雅量高致, 英姿偉略,使人如飲醇醪。其心廣如浩寰,豈會容不得一後生小輩?」
崔頌看到這id與偏文言的說話方式, 心中一動。
這人……莫非是上回“崔頌”說的, 疑似成了孫策的那個學長?
崔頌又往下拉了幾條, 發現此人不僅不知疲憊地維護周瑜的“聲譽”,還在字裡行間中透露出對周瑜的熟稔與瞭解。
這份熟稔,並不只是基於史書的熟稔。
與崔頌挨著頭,一同瀏覽手機的郭嘉亦發現了其中的端倪:
“此人莫非……”
郭嘉只說了一個開頭,崔頌便已知他之所想,意有所指地回答:
“以你我二人的際遇,未必沒有可能。”
大約是“江東伯符”對周瑜的“一腔真愛”與令人折服的“攻敵技巧”引得東吳粉眼前一亮,這個名叫“江東伯符”的網友在“征戰”途中收了一大波擁躉,每逢掐架,必有一堆吳粉在下面發666。
其中有一些角色粉,因為對家總拿某演義當正史,心生惱意的同時,對某演義大加抨擊,認為它“黑”了自己喜歡的角色,誤導了無數三國粉。
崔頌看到一層樓把演義貶低得一文不值,未做多少考慮,便在下面回覆道:
“小說並非歷史,而是文學作品。但凡鑑賞文學作品,都不能割裂當時的社會環境,而僅僅從小說本身評價。”
“《三國演義,全名《三國志通俗演義,從名稱上看,它從未以史書自居,明明白白地是章回體演義小說,參考的並非以曹魏為正統的史籍《三國志,而是歌頌漢室正統、多以民間傳說為骨肉的《三國志平話。”
說白了,《三國演義按照現在的分類,其實算是歷史同人。而且,它還不是正史同人,而是歷史同人的同人。
拿正史的嚴謹與真實去要求一篇同人小說,未免過於苛責,有失公允。
“只以文學性與影響力而言,《三國演義的成就無可替代。而結合作者當時所處的社會環境與個人經歷,貶曹尊劉既寓託了他的理想,亦折射了那個時代的現實與民間的願景。”
文學作品大多帶有作者的主觀傾向。借古喻今,體物寫志者比比皆是,如果能拋開表面上的角色,深究其中的核心;或者拋開所謂的“史實”,只以單純的故事性閱讀,一些看似荒誕無稽的敘述,就能為當下時代之人所理解。
“演義者,通俗諭人也。若無《三國演義,恐你我不知三國矣。”
說到三國,大部分人第一個找到的便是《三國演義。作為通俗演義,他最大的特色就是通俗,基本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