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三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另有言官出列,奏請撤銷竇嬰的九門提督一職。
逡巡眾臣,秦政道:“朕昨日已召見竇嬰,他主動提出辭去九門提督一職,朕念他任職多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就沒撤他的職,罰俸半年,以作懲戒。此事無須再議。”
胡惟庸和李林甫聞言,應了聲是,退了下去。
吏部尚書賈似道出班。
“陛下,今年的巡鹽御史該議定了,督察院擬了一份名單,讓臣參詳,請聖上示下。”
“呈上來。”
話音落,便有小太監過來,將賈似道手中的奏本,遞給了秦政。
秦政對朝中的官員,也認識了一些,但上面的官員,多是他不認識的,有一百多人。
這些官員大都是在外巡察的御史,他們往往在外任職御史多年,每年由吏部負責,讓他們更換一個地方。或是升職,或是降職,或是調回京城。
由於對這些御史,秦政難以分辨忠奸,也難以確定他們的派系。
雖說可以用系統兌換他們的資訊進行判斷,但人數太多了。不僅要耗大量時間,積分也不夠啊。
像這樣的事,大都是由六部決議,給他這個皇帝看,也不過是走個過場。
“這……既然督察院讓你參詳,你可有什麼看法?”
聞言,賈似道眼中透出喜色,上前一步道:“陛下,過去三年,先皇令御史王次翁,連續擔任兩浙巡鹽御史,此事不合制。
“今年,督察院再次提出讓王次翁擔任兩浙巡鹽御史,臣以為,應當另擇他人擔任此職。”
秦政臉現疑惑,點頭道:“愛卿言之有理,先皇讓同一個御史連任同一地方多年,確實不合理。那就另派御史前往。”
這時,右都御史胡惟庸捧著玉笏出列:“陛下,賈尚書所言甚是,臣也以為,連任三年巡鹽御史不合理。臣推舉御史王繼先巡察兩浙。”
賈似道皺眉,剛想開口拒絕,左都御史李林甫出列:“臣以為,御史趙文華更為適合擔任兩浙巡鹽御史。”
賈似道眼眸一縮,心想豈能讓你們撿了漏,忙開口:“陛下,臣以為督察院主事、前科探花林如海更適合此職。”
林如海?秦政感覺這個名字好耳熟,正要開口,李林甫又忙道:“那林如海是江南人,豈能讓他去,他應當避嫌。”
賈似道忙反駁:“你那趙文華曾有翫忽職守,枉判冤案之舊弊,乃是先皇憐恤舊臣,重新起復之官員,豈能擔此重任?”
“可他畢竟是朝廷舊員,辦事頗有經驗,極具才能,先皇也曾誇讚過的。
“而那林如海,入督察院七年,不過仍是一個主事,從未擔任過御史,更未曾外放巡察,將兩浙如此重要的鹽務交於他,你是怎麼想的?
“你身為吏部尚書,豈不知如此重要的職務,應當由經驗豐富之人擔任?你特意推舉於他,是否與那林如海在結黨營私!”
李林甫一臉肅然,大聲喊道。
“你……”李林甫的理由很充足,賈似道一時想不出反駁的話語。
“陛下,臣忠心為公,豈敢結黨營私,他胡亂攀誣微臣,臣要彈劾他!”
胡惟庸看著兩人爭辯,眼中滿是愉悅,此時又開口道:“陛下,臣想起來了,那林如海是榮國府賈代善的女婿。
“賈大人與榮國府是同祖,從輩分上講,他們是兄弟。看來賈大人之所以推舉他做巡鹽御史,是顧念這一層關係。李大人說他結黨營私,倒也不是沒有道理。”
胡惟庸這話一出口,眾朝臣皆是一臉恍然之色。
賈似道怒視李林甫兩人:“本官是推薦了林如海,但不能因此就說本官結黨,舉賢不避親,我朝也從沒有那條律法說舉薦遠親,就是結黨的。”